SSI ļʱ
SSI ļʱ
海南新闻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定安新闻 屯昌新闻 澄迈新闻 临高新闻 白沙新闻 昌江新闻 乐东新闻 陵水新闻 保亭新闻 琼中新闻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乐东新闻 > 正文

莺歌海依托百镇千村建设打造盐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历史告诉未来

来源:海南日报 2018-12-17 07:43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海南莺歌海盐场有限公司自然盐精制厂生产的原盐。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高空俯瞰海南最大的海盐场——莺歌海盐场。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文\海南日报记者刘贡

听说莺歌海的“东家”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控股)打算开发莺歌海盐场的旅游业,古稀之年的莺歌海镇文史专家陈明发激动得眼睛发亮。

“莺歌海”三个字,如同诗意的远方印在国人脑海中,唤醒了很多人关于数十年前小学教科书的记忆。居住在莺歌海盐场以及周边莺歌海镇、黄流镇、佛罗镇等地的人们,盼望着再创历史,重拾辉煌。

“莺歌海开发的底线要在国有资产、股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老旧厂房、零散空间等,以全域旅游和百镇千村为依托,打造盐文化旅游目的地。”海南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刚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南控股将当好百镇千村建设的先锋队。

莺歌海精神:难不倒的莺歌海人

38平方公里(5.7万亩)盐田池面平整、结晶池加工,27公里长排淡系统,防洪系统、输卤保卤系统、动力线路、铁路运输线路等工程建设,在60年前是怎样完成的?开工一年后就试产出3000吨海盐是怎样的惊喜?

60年后,今年12月,海南日报采访团队沿着开阔的盐田和场区,追溯莺歌海盐场历史。

“一万人,一锹一锹铲,一担一担挑,日夜奋战……”莺歌海盐场退休老职工吴坤新回想起当年的画面仍记忆犹新,铿锵的语调从这位85岁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磅礴的气势仿佛仍在内心激荡。

那是一个誓言即出就要兑现的时代,“要以一当十,十当百,誓把荒滩变良山”;那是一个只讲奉献不求个人回报的时代,每一个节日,每一片土地都当做一场战役,因此有“元旦献礼”“五一献礼”“十一献礼”“大战"西北区"”;那时候,劳动竞赛一个接一个,劳动号角响彻云天。

军装褪色,意志不改;放弃繁华城市,风餐露宿;创业艰难,守业不易;汗水和泪水,困惑和希冀;千难万难,难不倒莺歌海人……这些都在手刻印刷版的《莺歌海盐场场志》上一页页浮现。

缺淡水,就从数十里外运过来;缺蔬菜,就改良盐碱地;缺房屋,就搭建茅草棚,火灾烧了再继续盖……在建设过程中,许多人积劳成疾。

吴坤新记得,在当年盐场众多的优秀建设者中,有一名来自湖南的军工,名叫田玉斌,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含泪挂念着盐场的建设。

“田玉斌的墓碑现在被保留在一位收藏者家中。莺歌海百镇千村旅游开发,应该建一个历史馆,我们到时候把收藏品捐出来,让田玉斌等建设者被更多人纪念。”陈明发激动地说。

莺歌海盐文化:“驱遣阳光充炭火”

“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青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国防民用齐兼顾,生产钻研两不偏。绿化他年期更好,浩荡前途可乐观。”1962年,郭沫若来到莺歌海。他被烈日下人们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所感动,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半个世纪前,郭沫若在以上这首诗中用“阳光”“四季常青”等字眼捕捉到莺歌海海盐特色:一是太阳晒出来的盐,二是气候环境好。诗的第二句用“驱遣”“烧干”等拟人色彩的动词,来比喻人们干劲十足的劳动场面;第三句写莺歌海盐的技术和用途;第四句则是对生态环境或旅游环境的期许。

如果说海盐在高纬度地区的生产需要“煮海”“煎盐”,那在北纬18度、南北部湾的一个钝三角莺歌海制盐,则依赖因势利导的潮汐和高温日晒。

当年为了更好地建日晒海盐厂,开拓者们远涉重洋,到印度等地考察研究吸取经验。为了建设这座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先辈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极大地利用了地理环境建设和开展生产。

虽然不像一些地区拥有千年的盐文化,莺歌海盐场的发展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历史。建设者们把空地变成“坨地”(堆放盐山的场地),盐场的产量一年年提高,向国家上缴的利税不断累积。

60年并非一蹴而就,期间经历了多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吃过的、用过的莺歌海盐,成为每段历史的鲜活见证。

如今,盐场仅剩的几名“盐一代”仍能口述历史,众多“盐二代”则接过父辈的担子扛在肩头,“盐三代”对盐场心有所系并对外面世界的精彩充满向往。

采访中,每位莺歌海盐场的人都在重复“莺歌海的盐是"甜"的”这句话,他们对盐场生产的盐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走进盐田时,盐田工人一定要请你尝一口刚晒出来的盐,并追问有没有“回甘”。望着他们古铜色脸庞上期许的目光,我们的舌根就真的甜了起来。

莺歌海百镇千村盐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发,首先要说好莺歌海盐场历史,说好每一个关于海盐的故事。

莺歌海生态:与周边共保护共繁荣

从780县道往莺歌海镇区行驶,盐田边新一村的空地上正准备扩修旅游停车场。停车场北侧规划为“天空之镜”入口,停车场西侧苏维埃建筑风格的老发电厂,正待拨去荒芜,修旧如旧。

“当年运盐的小火车轨道修缮后用起来,就是一条不错的盐田观光线路。”海南控股副总经理吴卫彬介绍,盐场生产区的旅游规划,以观光为主,晒盐和旅游两个产业互不影响。

目前,旅游规划刚好把废弃的空间利用起来,据规划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可以做"死海"、体验制盐等。”

“除了在盐田拍照、到老电厂看老建筑、去纳潮口踏沙踩礁、在"大湖"湿地观鸟,总得去吃一顿黄流老鸭,在莺歌海镇的海边散个步,上渔港看看渔市吧。”莺歌海镇海边小站民宿的老板娘热情地向我们推介当地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与当地社会发展一荣俱荣,交通的完善、海滩的清洁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等都不能顾此失彼。

在食用盐的选择上,相比湖盐以及井矿盐,海盐拥有明显的优势。而莺歌海盐在国内海盐中,拥有绝对的生态优势。

“莺歌海盐好,关键是海水好。”86岁的莺歌海盐场退休老职工何明章说。他从1958年3月6日坐登陆艇到莺歌海后,一直定居于此。他在盐场建设期也挑过土方,在生产期也曾从事过化工试验。“这里的海水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溴素等成分,最后我们还提炼出了金属镁。”何明章说。

保持纯净的海水制盐,在他心目中也是讲好莺歌海生态故事的一种生动方式。

新闻推荐

大盐场 小社会

建场初期的业余文工团在工地演出。刘贡翻拍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慧玲锈迹斑斑的铁轨、破旧的医院楼、盐场子弟小学、墙...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莺歌海依托百镇千村建设打造盐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历史告诉未来)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