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海南新闻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定安新闻 屯昌新闻 澄迈新闻 临高新闻 白沙新闻 昌江新闻 乐东新闻 陵水新闻 保亭新闻 琼中新闻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海南新闻 > 正文

及物的多向度 海南“70后”诗人群体速写

来源:法制时报 2019-02-15 08:19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黄辛力

三十多年前,诗人艾青说:“海南会产生100个诗人”;二十多年前,诗人公刘说:“海南就是诗”。如诗的海南盛产诗情,当然也盛产诗人。三十多年过去了,艾青的预言早已实现,海南诗歌创作的队伍不断壮大,蔚为大观。而“70后”诗人群体是这支庞大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基本代表了海南当下诗歌的创作水准,且这个群体人数不少。在国内早已成名的江非、蒋浩、张伟栋已经落户海南,也写了不少有关海南的诗,他们的诗风对一些海南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蔡根谈(笔名花枪、唐煜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读书期间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他如艾子、邹旭、符力、王凡、李孟伦、王广俊、佘正斌、潘乙宁、贾冬阳、彭桐、童振诗、李林青、曾庆娇、林尤超、钟云、李诚博等等,在国内重要刊物都留下了自己的诗行,作品经常被一些年度诗选所选入,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还有一串串长长的名单,他们在海南诗歌的星空占领了重要的位置。

尽管我对以代际来划分诗人的风格或特征不尽赞同,但是时间确实是一把毫无留情的刻刀,每个诗人的诗里都会留下岁月深深的印痕。“70后”的人生活趋于稳定、心理成熟,事业上有些甚至如日中天,故他们不再轻率、不再彷徨,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恩,对现实的关注与反思,对美好的歌吟,将上述观点放置在海南“70后”诗人身上亦如是。尽管每个诗人的创作个性不一样,很难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但是他们作品所张扬的精神、触及审美对象的敏感性、深度性、多向性以及自然而又强烈的表现力是一致的。

所谓“及物”就是诗人对事物的感悟与弹拨,亦即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在海南“70后”诗人群体中,对事物的感悟不仅停留在单方面的情感抒发上,而且显现出多层次、多向度的辐射,里间有生命意识的张扬,有现实的深层次思考,对现状的关照,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切体悟。

比如王凡的诗。王凡的诗是个复杂体,常常让人在庸常中寻味,在复杂中简单,在简单中复杂,在喧嚣中幽静,在幽静中张扬,无不凸显出他的才情与睿智。在现实面前,他必须每天运转着不得不为之的工作机器,在烦躁乏味的环境中坚持日复一日的复制和粘贴,也只能在挣扎中有这某种心理的暗示和纠结,并通过自己的倾诉表达一种渴求。他渴望大自然的宁静与悠然,却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适应:“呼吸声因为幽静而格外清晰万物悠然自得/只有我因为不能适应这样的幽静而失眠”(《霸王岭一夜》)。其实,他这种纠结常常漂泊在他的诗中,显现他少年老成的郁闷及洞察世界后的无奈。他希冀成为故乡河边的鸟“用嘴叼着一只田螺或者一条小鱼/张开翅膀飞翔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自由自在,但这仅仅是“若干年前”的愿望,“那么多年过去了可是我还活着/但我的身体活得越来越浑浊像极了/身边的这条河它成为了一条排污沟/在烈日下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恶臭”(《故乡的河岸边》)。表面上他是随流而居,但他内心依然强大,依然在积蓄飞翔的力量:“飞起来吧如果你不喜欢我这个新伴侣/如果你喜欢孤独你可以旁若无人般的飞翔”(《文昌河上一只孤独的鸟》)。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同在,这也是一种境界。他对物的敏感性已不是单一的情感倾诉。他的无奈中更多是一种不屑,一种诗人般的特立独行:“我从无崇拜你我只是想将你的经历/当做一次书面考古现在你休息吧/电脑时代足不出户我就能和你周游列国”(《与孔子书》),这亦看作是诗人对传统的中庸思想的一种反动。

比如蔡根谈对孤独的抒说却让人刻骨铭心:“远在心底,暗礁如神龟,不现真身不显灵/马来语、菲律宾语、印尼语、越南语……/梦古语、歌鹩叭语,在带火的风中叽里呱啦/沾满椰奶的文昌话,骑着波浪从海南岛马不停蹄赶来”(《曾母暗沙的孤独》)。短短的几句诗,把诗人身在异域,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在人心叵测、阴谋密布的群体中的孤独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远离故乡的诗人就好像远离祖国大陆备受列国觊觎的曾母暗沙孤独之至,亦可看出他对家乡文化的坚执地持守。

诗人“大题小做”,巧用隐喻、把大命题下的小感情成功的奉献给读者,给人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又比如他写在人世间的“孤独”“敏感”“恐惧”,也就寥寥几句“这世界对我的伤害来自/我的孤独和敏感/我的恐惧来自对这个世界深刻的爱/来自我听得到/和不可看见的那些事物”(《在尘世》)。尤其是最后三句给人予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诗人的高妙之处。比如蒋浩的《海的形状》:“你每次问我海的形状时/我都应该拎回两袋海水/这是海的形状,像一对眼睛/或者是眼睛看到海的形状”。诗人告诉我们海的形状各种各样,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如何去想,隐示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类亦然。蒋浩的长诗《夏天》关注的不仅仅是气候的闷热,关注的不再是风景的优美或独特,而是从气候入手,把海南的习俗、文化、社会图景及各种的焦点和热点深层次、多向度都辐射,显现一代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忧思,也提升了诗人的审美向度及精神标高,此乃非常难得的变化。而且,像蒋浩、江非等人的诗风或多或少对本地一些诗人有一定的影响力。

“70后”诗人已近中年,其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知识储备量大,也积淀了不少生活经验,故其诗作对人生的体验也尤为深刻。如江非的《面对一具意外出土的尸骨》,描述了二十多年前随父亲劳动意外的发现一具尸骨的恐惧与想象,后来才深深地悟出了:“多年以后,我已不记得/那是来源于一枚古老的土豆/还是传说中的田鼠一样/让人在平静中接受死神”,这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生命后才顿悟出来的,可见其体验的纵深性。

符力则通过有关树木花草书写,隐喻人生命运的不济与伤痛,挪揄某些不良现象。从灵动的草木中可以窥见其生活的影子。如《奔跑的青草》,青草的奔跑是因为风的作用,而“风停下来,青草们/也齐刷刷地站住了,他们/呆在山坡上,呆在浮云的阴影下/如同受骗的年轻人,一脸迷茫”。艾子则用细腻的笔触书写女人细腻的心理,多重性情,以及对事物、社会的细致入微的关怀。王广俊的南渡江系列诗篇一改以前传统的叙事方式及小我情怀,更为开放、自在、自由、自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媒体记者的彭桐,近年来诗作不断,以灵性的感悟书写爱情,激荡且有温度,却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显示了他后起的爆发力。

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储备,再加上个人的才情,使这代人诗歌创作的表现力强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且显得从容不迫,自然而然。比如,李孟伦诗作中所表现出的古典风韵,唯美情怀,蔡根谈诗中的现代性及先锋意识,蒋浩诗中的自然意识、文化关怀及宏阔视野,符力诗中兼容并蓄,张伟栋不动声息的个我抒怀、颇有学者型诗人的感性与睿智,邹旭饱含深情却委婉含蓄颂唱故乡及亲情等等都显得自然而颇具风格。

在海南诗歌创作队列中,“70后”诗人群体已经显山露水且表现出强大的冲击力,是诗歌丛林中非常茂盛的那一片。

新闻推荐

大力推动制度创新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海南省发布首批8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

本报海口2月14日讯(记者李磊周元实习生王康泰)2月14日上午,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在海口召开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及物的多向度 海南“70后”诗人群体速写)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