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海南新闻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定安新闻 屯昌新闻 澄迈新闻 临高新闻 白沙新闻 昌江新闻 乐东新闻 陵水新闻 保亭新闻 琼中新闻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澄迈新闻 > 正文

南宋户部侍郎沈翥贬琼状元后人 以德行世

来源:海南日报 2019-03-18 07:06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老旧的《沈氏族谱》记载了南宋末年户部侍郎沈翥的迁琼信息。根据族谱记载,沈氏宗亲找到了沈子璋的墓地。晚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续修的《沈氏庚谱》。文\图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端宗壬申恩科沈翥,字子羽,号秋涧,会元,龙图学士,官居户部侍郎;端宗二年授任广东琼州府府尹,职掌铨衡;帝昺二年,岁次丙子,特天朝溃乱,未能回乡,因家居于琼城西廓龙井之原(今府城甘蔗园一带)……”

海口市三江镇龙窝村沈姓村民至少珍藏四种以上的沈氏族谱,基本上记载到了这一支海南沈氏的来源和历代信息。

这些家谱资料有的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封面不存、内页朽烂,但簪花小楷字迹清秀,十分耐看。有一部为光绪辛丑年(1901年)续修的《沈氏庚谱》,“庚谱”是古代男女谈婚论嫁时,双方的家庭互相交换的家谱,二人生辰八字若是没有相冲相克,便可定亲。“庚谱”的写法,在海南还是第一次见到。

最近两年,海南沈氏宗亲依据族谱的记载,还找到了一些明代古墓,比如沈翥五世孙沈子璋的轿形墓。

宋末来客,

回不去的浙江人沈翥

以前的民间修谱,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致使谱牒或有笔误,或对祖先或多或少有溢美之词,海南沈氏也不例外,好在并不离谱。

譬如,根据《宋史》和《琼州府志》等正史和方志考证和佐证,沈翥不应是端宗壬申年,而应是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癸丑科姚敏榜考中进士;也无端宗二年(1277年)被授以琼州知府的记载,而是因朝廷政治斗争,作为后台的宰相丁大全倒台后,于景定元年(1260年)被“送琼州”的。至于帝昺二年(1279年),也就是南宋王朝的最后一年,沈翥自然是未能重返绍兴故里而终老异乡了。

根据族谱,沈翥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九世祖沈遘在北宋神宗时联捷会元和状元,当过吏部尚书。

虽说沈翥后人所修的这些谱牒,前后抵牾、错字别字、年号和干支不符的现象不少,但也恰恰说明了兵荒马乱之时,纂修家族史料更多依靠口传和回忆,存在讹误自是难免。

沈翥后人告诉记者,目前沈翥在海南的后代已繁衍至第三十二代,人口约6000人,其中主要聚居于海口、澄迈和文昌等地。

京都赈灾,

三姓义民受旌表

沈翥身后的元明清三朝,沈氏后人仍是诗礼传家,虽然没有人考中进士、举人,但贡生、廪生和庠生为数众多,有人还当过府学训导、县学教谕,更有多钱善贾且急公好义之辈。

永乐十年(1412年),京都闹饥荒,朝廷下诏,号召天下赈济灾民。沈翥的五世孙沈子璋积极响应,捐粮三千余石,与同县大稔坡村的吴文山和道学村的王贤嗣一起赈灾南京,先后达三个月之久,事后被“敕封敦素义宰,

旌表英风”。

无独有偶。早在2011年9月7日,记者偶然在三江镇道学村看到的《王氏家谱》中,也记载其先祖王贤嗣赈灾京都之事,只是同行的是文山周氏和大稔坡吴氏,并无沈氏的名讳。

不知二者哪一方出了差错。不过,查文山周氏的族谱,并无相关记载,且文山原名“员山”,清末才改今名。

据沈氏和王氏二姓族谱记载,正统年间(1436—1449)任职的琼山知县朱宪还在府城琼台西门仔(小西门)建坊旌表这三位琼州义民的义行,并赠联一副:“秀联琼海钟三士,赈济京都活万民。”估计当时也刻在坊柱上了。

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沈氏各种族谱和王氏族谱中言之凿凿的记述,在《明实录》中却只字未提,就连丘濬为其好友、沈翥六世孙沈悌修建的宗祠所撰写的《世德堂记》中,对此也讳莫如深。

难道是朱棣1420年迁都北京之后,授意史官将南京的那些不好的记录,天灾也好,人祸也罢,通通抹掉?

沈氏墓群,

潜在价值有待挖掘

沈子璋的墓地位于三江镇龙窝村东南边一片当地土话叫“石踫墩”的山坡上,墓碑高约1.7米、宽约60厘米、厚约10厘米,正中间直书阴刻“明故敦素义宰沈一公之墓”11个大字,旁边没有文字,不知何年何月所立,只有直线和花纹装饰,有点像报纸版面上的花边。

坟茔的主体位于墓碑后方,比碑稍高,共有七层垒砌,其中底下四层呈八边形,很像八卦,但没有八卦的图案,却有祥云、花朵等浮雕的装饰;上面的三层呈圆环状,其中下方的一层,不同位置都刻着形态各异的瑞禽图案,最顶上为穹窿形,好似古代官轿的顶部。

墓的前方约10米处,有牌坊的底座和零星的构件。

正如族谱上所记,沈子璋的墓是一座“轿形墓”:“公葬在石碰墩……嘉靖己亥年仲春立碑、建坊,并筑石轿。”嘉靖己亥年即1539年,距今整整480年,今年也是己亥年,天干和地支组合的干支纪年刚好走了8个轮回。

沈翥的八世孙沈以义之妻唐氏的坟冢位于子璋之墓地西侧几百米处的“上溪园”,也是轿形墓,立碑时间比沈子璋早一年。遗憾的是,墓碑已被打断,墓顶也掉落地上,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损毁。旁边还有一座沈氏的古墓,没有墓碑,主体已被挖掉,只剩下一些乱石。

在龙窝村的南面,还有沈子璋父母的墓,墓碑落款为“嘉靖岁次癸卯春(1543年)子璋立”,应是后人以沈子璋之名补立或重立的,毕竟立碑那一年父子俩早已去世多年,儿子更不可能穿越时空回来给父亲立碑。

此外,早前位于今海口市灵山中学校园内的沈翥及其部分后人的坟墓,由于建省前后学校需要扩建,沈氏族人已悉数将它们迁葬龙窝村附近,使得沈氏祖墓成群。

随同记者实地采访的海南省博物馆研究员王育龙认为,沈氏墓群存留较为完好的还有一定数量,古墓葬的文物价值也较为明显,结合宗族谱牒资料,对研究海南岛移民历史、墓葬文化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包括沈翥在内,已经查知的沈氏渡琼始祖共有8位,分布在海南各市县的80多个村庄,人口约17000多人。

新闻推荐

海垦西达九乐宫温泉:山林深处寻好水 氤氲暖泉润人心

九乐宫温泉度假村。本报记者袁琛摄■本报记者欧英才三月,万物复苏,春光无限好,寻一明媚去处,逃离车马喧嚣,予心灵庇身之慰...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南宋户部侍郎沈翥贬琼状元后人 以德行世)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