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五指山
大琼网 > 海南 > 五指山 > 今日五指山 > 正文

从对等配载、大轮班、滚动发班到定点发班 琼州海峡千帆竞 两岸融通正当时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2020-12-29 01:22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吴英艳徐明锋陈勇合刘宁玥文/图

清晨的阳光普照在港口,水面波光粼粼,这里来往人员行色匆匆,心中都有一个目的地。一艘艘客滚船停靠在岸边,对岸的旅客有序地走出船舱,进岛车辆缓缓驶进港口。一艘客滚船的抵达并不意味着旅程结束,这只是它的单项行程结束,而另一艘客滚船又将启程载客出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港口的客滚船送了一波又一波旅客,装载了一批又一批货物。

而琼州海峡实行的对等配载基本上做到及时过海,实施的大轮班改变了过去船舶靠岸后就能直接装载的模式,船票不写具体发船时间、船号的滚动发班已成为过去,如今走向的定点发班,让旅客心里有了底。

琼粤设立“海峡办”

全权负责轮渡运输日常管理

1983年初,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走车,有水大家行船”的口号,运输市场向社会开放,琼州海峡独家垄断轮渡运输市场的格局也随之被打破。

当时,海安港只有一个客轮泊位和一个滚装船泊位,远远不能适应船舶快速增加的需要。而参加营运的各船公司,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能占到泊位的船舶,达不到满载决不离开(主要是指滚装船)。从海口满载开往海安的船舶,到了海安港没有码头不能靠泊和卸载,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司机旅客怨声载道。为了抢码头、抢泊位,各公司的船舶经常发生码头争夺战,船员之间也大打出手。

海南建省后,根据粤、琼两省签订的省界划定协议:琼州海峡以中线为界,中线以北的水域属广东省管辖;中线以南的水域属海南省管辖。1989年5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开始对琼州海峡运输市场进行整顿治理。同年8月16日,广东、海南两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分别在徐闻县和海口市设立“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管理办公室”,代表两省交通(运输)厅全权负责琼州海峡轮渡运输日常管理工作。

为加强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管理,维护正常运输秩序,当时,海南省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海南省海峡办”)继续进行琼州海峡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重点是纠正敲诈勒索、刁难顾客、服务态度恶劣等行业歪风,治理港、站的脏、乱、差。海南省海峡办有关负责人回忆说,1990年,海南省海峡办查有实据的乱收费、敲诈勒索案70宗,均作了处理并登报公诸于众。

当时,琼州海峡运力过剩,但一些单位认为海峡运输有利可图,纷纷购置船舶参加营运。广东、海南两省海峡办在1993年以前严格控制琼州海峡运力增加,实行新增运力额度计划管理。

“对等配载”之争

“经济对等”营运方式取消

据介绍,1990年9月以前,由于海峡两岸的港航企业各据一方,运载各自所能垄断的车辆:从海口装运汽车往海安的船舶,卸载后空船驶回海口;从海安运载汽车往海口的船舶,卸载后空船驶回海安。汽车轮渡实载率仅有50%,每年因船舶空驶而浪费柴油达1700吨,仅此一项损失达250多万元。各航运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人为造成司机候渡时间过长;明知实载率低,仍然不肯减少班次,每船每天开8个班次,最高的达10-12个班次,船员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以上,驾驶人员过度疲劳,安全航行无保障。

针对这些问题,两省海峡办决定从1990年9月1日起,在海口新港、海口港和海安港同时实行汽车渡轮对等配载。实行对等配载以后,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199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4个月减少轮渡班次2880次,船舶实载率提高到84%,节约柴油800吨,以每吨1700元计算,合人民币136万元。同时,司机等渡时间大大缩短,基本上做到及时过海。

1990年,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避免过度竞争,海南、广东两省采取“对等”派船的方法参加运输。后来,这种运力“对等”逐渐演变为“经济对等”,即两省航运公司每月承运的运输量要大致相等,运输收入要大体平衡。但是琼州海峡轮渡运输实行汽车渡轮对等配载成了公众议论的焦点,认为这是在“保护落后”,引发对等配载之争。

2002年11月1日,交通部宣布废止运输对等和经济对等模式,要求“客滚船按照船舶到港先后顺序轮班运营”,打破当时琼州海峡航运的表面沉寂,打破“经济对等”这种保护落后、制约运输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开放水运市场。

“琼州海峡航运经历过几种模式,最开始是车辆对等,接下来就是经济对等,粤琼两省"五五"分。”据海南省海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至2005年,实行“大轮班”,但双方在配班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船舶放空率达到40%,最后也不了了之;2005年以后,企业又坐下来谈,再次恢复到经济对等,一直维持到2011年;接下来广东方提出班次对等,广东发一班、海南发一班,这种模式到2013年8月“大轮班”以前结束。

“大轮班”轮不动

背后是琼州海峡两岸利益之争

2013年8月1日起,琼州海峡现有客滚船舶全部试运行“轮班运营、定时发班”的模式,俗称“大轮班”运输模式。

那么,什么是“大轮班”?该模式根据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实际情况,分为白天定时发班和夜间滚动发班,淡季(6-12月)每90分钟发一班,旺季(1-5月)每60分钟发一班。而滚动发班时段的客滚船即实行装满即走,但装载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需要紧急输运时,将启动应急响应方案,实行滚动发班。不按轮班顺序强行靠泊装卸作业的,将被责令停止装载排班,取消当期排班资格。

但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模式让两省争端进一步升级,甚至春运期间还屡屡出现车辆压港等现象。

据有关人士回忆,实施琼州海峡大轮班,原本是为了缓解广东、海南两地长达十年的航运矛盾,提升两岸人民群众的过海体验,但“大轮班”刚刚试行不到一周,便暴露出诸多问题。从试运行第三天开始,秀英港每天都有滞留车辆,而广东方则并未出现此种情况。

由于滞留情况严重,2013年8月7日18时起,秀英港启动紧急运输方案,船舶到港卸完就装,装完就走,暂时不执行“大轮班”的排班制度,当天晚上,滞留在秀英港的货车全部疏散完毕。有关人士认为:“大轮班制失败的背后是琼州海峡两岸的利益之争。参与"大轮班"的客滚轮,海南是19艘,广东是27艘,相差8艘。海南比较吃亏,一个往返,海南方面就少了16个班次。”

海南方出现了亏损,态度十分消极,“大轮班”轮不动了,尽管有关部门反复介入,琼州海峡轮渡市场依然常年维持无序状态。

两省联手推行“定点班”让旅客心里有了底多年来,琼州海峡航线,由于运输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广东、海南两省船企之间的航运摩擦不断,以致在这条水上通道,一场互不让对方船卸载、不给对方船排班的海上货源配载“暗战”也在不断升级;两省船企在“经济对等”和“大轮班”之间拉锯,彼此进行了多年的利益博弈。

琼州海峡客滚船不按时发班,更愁坏了过海旅客。

据悉,在2018年以前,海口的港口排班由两岸海峡会定制,根据淡旺季、节假日、特殊天气进行排班,排班都是阶段性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过海旅客对发船时间、客滚船船号、到对岸哪个港口……这些信息旅客在上船前都一概未知。

王女士一家是海口秀英港码头的“常客”,因为每年都要定时坐几趟船回广东老

家。据她描述,多年前,他们一家人回老家,都要提前来到秀英港再买船票,而且船票上既不写具体发船时间,也未标明乘坐哪个船号,再者因为对岸有两个港口,他们

无法提前知道在哪个港口下船。

琼州海峡实行“大轮班”后出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经过多番协商,

海南、广东两省航运企业(海口港务秀英客运轮渡公司与广东海安新港港务有

限公司)达成初步意见:两省之间增加对开定点航班。

自2014年8月18日起,海口秀英港在原有6个定点班的基础上新增2个定点航班。这一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满足过海司机、旅客在不同时间段的出行需求,海口秀英港在原有8个定点航班的基础上新增4个定点航班。除了定点航班外,秀英港还实行滚动发班,每小时发2-5个航班。

2018年,受大雾天气影响,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南港三港反复停航,为做好返程旅客的保障工作,给旅客搭起情暖返乡之路。海口各港口正加速装运,并协调广东省海峡办客船打空支援,海口秀英港及新海港采取24小时滚动发班,全力为旅客提供过海服务,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市民和旅客点赞。

此外,每年3月份起港口会迎来瓜菜车出岛高峰期,出岛瓜菜车大量压港,高峰时车辆一直排到港外滨海大道。针对出岛瓜菜车剧增导致“压港”问题,海口港也及时开辟出岛瓜菜车新通道,加大过海轮渡发班密度,确保瓜菜车快捷出岛。客滚船也实行全天候滚动发班,白天一般每小时发一班,夜间最多每小时发5班,确保瓜菜车快捷出岛。车辆待港时间由原来的三四个小时缩短为两个小时左右。

“以前,乘船去海安经常会等上两三个小时,等货物、车辆装满船只了才走,但有时候船满得快,出海就比较快。现在是很方便了,可以在网上提前买好票,买票时就知道登哪艘船、停靠哪个港口,按照指定的时间到达登船就行,心里也有了底,而且回家的路程也缩短了。”王女士说。

大事件

十万人才过海峡

1987年8月29日,新华社播发国务院将审议通过关于“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办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消息,顷刻激发全国许多人才来海南求职的热情,“到海南去,干一番事业”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启程南下来到海南。琼州海峡两岸,在1988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忽然舟楫繁忙、人潮涌动。从1987年秋到1988年夏的近一年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怀着激情与梦想先后涌入海南,有的辞去了公职,有的变卖了家产,有的举家迁徙,几乎将海安和海口两个寂寞多年的港口挤爆,希望为开发全国最大经济特区贡献一分力量。由于这次人才潮来势快、人员多,史称“十万人才下海南”,也有人称“十万人才过海峡”。

“十万人才下海南”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前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海南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才热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一幕。1988年以前,似乎很少人知道海南。

那时仍在山东老家的冯磊,只是听到广播里不间断播放着关于海南的消息:海南将建省办经济特区,比深圳还特的特区,那里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那里有五指山万泉河……这样简单的消息激发了冯磊心中无限的憧憬。

彼时冯磊并不知道海南在哪里,只知道要先到广州,再到湛江,然后过海。带着这样简单的认知,冯磊启程了,一路向南,“去找红色娘子军的故乡”。

据统计,到1985年,海南全岛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以上的高级科技人才仅107人。随着“十万人才过海峡”的大潮,1987年8月至1988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南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收到来信和接待来访18万余人次。1987至1992年间,进入海南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和自主创业的人才就高达8万人以上。

这些人才解决了海南的发展燃眉之急,更为海南的新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新闻推荐

夜宿水满乡

■赵海波水满乡是个山区小镇,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因为拥有可媲美众多名山大川姿色的五指山风景区而名声大噪。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从对等配载、大轮班、滚动发班到定点发班 琼州海峡千帆竞 两岸融通正当时)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