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五指山
大琼网 > 海南 > 五指山 > 今日五指山 > 正文

黎族作家高照清散文印象

来源:三亚日报 2020-06-15 05:23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王海

在黎族散文作家中,高照清是作品数量最多也是最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一位。

1988年2月5日,高照清在《通什农垦报》副刊发表了处女作《我又回到那片椰子林》,这是他散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他在文学创作之路迈出的第一步。他起步不凡,继处女作发表之后,在同一年内又在该报发表了小说、散文各一篇。次年,他开始成为《海南日报》的“常客”,接连在上面发表了6篇散文,同时还在《海南农垦报》副刊和《农垦工人》杂志发表了6篇(首)散文、诗歌,仅1989年一年就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2篇(首)。自此,高照清一发而不可收,作品频频见诸岛内各类报刊。1993年初,在《民族文学》发表散文《黎山春》。短短几年,刚刚20出头的高照清迅速成为升起在低迷时期的黎族文坛上空的一颗新星。

30多年来,高照清的创作从未懈怠,他写散文,也写诗歌、小说,偶尔还写一些小评论,走的是一条多向发展的创作路子,迄今已在《民族文学》《中国民族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交通报》《海南日报》《三亚日报》《海南农垦报》《三亚文艺》等十余种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类作品400多篇(首),逾百万字。其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主持出版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黎族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编选出版的《201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年度选》,海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海南建省25周年文学作品选集·蓝色的风》,以及相关出版社出版的海岛散文十五家精选《苏醒的桅帆》、三亚专题文学作品集《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五指山专题散文集《如梦的五指山》、海南小小说选《落潮后的滩岸》、小小说精选《野百合的春天》等十来个选本收录。2017年出版散文集《黎山是家》,2019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蛙声萦绕的村庄》。

高照清的诗歌、小说都很有特色,备受好评,但写作数量最多、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散文。黎族作家中涉足散文创作或以散文创作见长者不乏其人,这些作家的散文创作各有所长各具特点,而高照清则是目前比较受瞩目并且获得较多肯定性评价的一位。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是以他的散文创作研究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的,以单个作家的创作研究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者,这在黎族文学研究中尚属首次。

高照清是一位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怀的作家。他是在黎族山村里长大的孩子,黎山是他心灵的家园,灵魂的栖息地。他在散文集《黎山是家》后记说道:“我是黎家的一个侬仔,生在海南南部一个名叫"峒达吾"的黎族部落,长在一个名叫"抱逸"的黎族村寨,峒寨的山水构成我生命的母体,峒寨的土地是灵魂的栖息地,从降生的那一刻起,我的爱,我的全部情感,就深深地植根进这片厚实的土地。”他告白:“这是一部描绘黎寨自然风光,描写黎乡民族风俗,描述黎峒真实生活,讲述黎山历史变迁和记录内心情感的集子,是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沾染深情的文字,纪实性地为我的黎山塑像,为我的黎山写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都多与黎山紧密相连,就连篇目也常常不自禁地以“黎山”命题,如《黎山槟榔香》《黎山篝火》《黎山写真》《黎山路》《黎山绿》《黎山春》《黎山雨》《家住黎山》《黎山是家》《黎山写真》《如水的黎山女人》《黎山汉子》《弯弯黎山路》《黎山情事》《黎山四季》《在黎山》……

高照清写黎山,不应景而作,不刻意为之,一切顺其自然,一切皆为日常生活的实录。文中的人物,多是一些与他朝夕相处血脉相连的家人、邻里、乡亲等熟悉的普通人;文中的故事,或写狩猎,或谈舂米,或讲捕鱼,或说织锦、酿酒、编织技艺、田间农事等等,也多是些生活小事和杂事;而文中出现的山光水色,丽日和风,月影星辉,鸟语花香,同样全都是黎乡峒寨生活环境的原版描摹。这种对日常生活的艺术把握恰恰成就了他的风格,也显出了他的高度。

高照清坚持以其熟悉的黎族日常生活现象为描写对象,并非仅止于单纯的写人叙事,或者单纯的写景抒情,透过种种琐细的生活事象,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一个民族独特的心理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俗,乃至于历史变迁,这就是民族文化。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沉淀在这些日常生活,依附在这些日常生活之中的,如实地写出这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作品的民族特色也就自然显现了。这种情形在照清的散文中随处可见,试举三例:

《祖刀》,记录了一个有关爷爷和刀的传奇故事:“祖先们给这刀订下了一条刀规:凡是持刀的主人,接过刀后半年内一定要用它去猎杀一头猎物,用其血来祭祀刀魂,否则不配带此刀。”为此,爷爷接过祖刀的第二天便独闯深山,终于扛回了一头山熊,爷爷的壮举收获得了乡亲们的赞誉,也收获了一桩美好的姻缘。之后,“那把刀,一直紧紧伴随着爷爷。爷爷用它来砍山兰地,用他走山狩猎,用它跑村窜寨闯荡江湖”,还用它抗击过日寇。最终,这把祖刀却融化在了“大炼钢”时期的土高炉里,爷爷也因此忧愤离世。

《三叔猎事》,讲述三叔如何从一个羸弱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壮实勇猛名满山寨的好猎手,后来又如何封枪止猎“当起一名业余宣传员,整天跑上跑下向人们宣传起封山育林的重大意义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故事。

《祖母的浴石》,则由祖母所珍爱的一块擦澡的“浴石”,引出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故事:祖父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山林捕猎一头黄猄的途中拾到一块黑黝黝的石头。返回的路上误闯入一片山兰地,与一位在地里割稻的美丽姑娘一见钟情,祖父将石头作为订情之物赠予姑娘。两年后,祖父热热闹闹将姑娘娶回,成了我的祖母。

三篇散文讲述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都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狩猎、农耕是黎族的传统生计方式,故事就是依附在这些生计方式之上,在这些生计方式的实践过程中发生、演绎的。三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读的角度和路径。这些作品既有民俗方面的内容,如隆重庄严的传刀仪式的场面描写(《祖刀》);男女青年情歌对唱的情景再现(《祖刀》《祖母的浴石》);关于“踩山围猎”及“猎物无论是大与小,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块肉”的风习介绍(《三叔猎事》)。也有时代风云变幻的历史轨迹勾画,如抗战时期“爷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那把刀跟随着他出生入死”,及至“大跃进”极左年代爷爷却落得个刀毁人亡悲剧结局(《祖刀》)。还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缅怀:“自从与祖父订亲的那天起,那块浴石就没有离开过她。以前曾搬过好几次家,祖母在收拾瓶瓶罐罐的同时,总是念念不忘地把它带上……那块浴石,一直伴随祖母度过忙碌的一生。”(《祖母的浴石》)。更有时代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和阵痛,如三叔打了一辈子猎,其一生的经历和荣辱都与打猎相关,他开始对国家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不理解,认为“山里的野物在山里生,山里长,保护个啥?”当他提高认识之后,终于“忽然宣布封枪不再打猎。”然而这个转变过程中却包含着许多的矛盾和痛苦、失落和无奈。(《三叔猎事》)。

高照清笔下所写,虽然只是一个个看似零散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日常生活中的事,甚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然而正是这些零散而又独立成篇的人物介绍、故事讲述、情景描写,使我们能够从不同层面去加深对一个特定民族的认识和理解,感受沉淀于民族生活中的那种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

新闻推荐

协助外省法院办案 五指山法院获河南开封金明区法院及案件申请人感谢

本报讯(记者杨春梅通讯员李芳芳)6月1日上午,五指山市人民法院收到来自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对五指...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黎族作家高照清散文印象)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