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文昌新闻
大琼网 > 海南 > 文昌 > 文昌新闻 > 正文

钟业昌:用活“老料”做新旧闻

来源:海南日报 2018-11-26 10:24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2010年12月6日《海南周刊》封面2009年12月7日《海南周刊》封面2009年11月16日《海南周刊》封面二OO八年十一月十日《海南周刊》B12-13版。文\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每周一上班后,海南省社科联主席钟业昌都会先打开《海南日报》通读一番,然后将“报中报”《海南周刊》细读一遍,叠好,放入书柜。

2008年时任海南日报社总编辑的钟业昌创办了《海南周刊》。他同时也是周刊的撰稿人(笔名“钟一”),十年间,多次为《海南周刊》撰写了“大部头”文章。

跟着新闻,做新旧闻

钟业昌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挖掘和传播本土历史、文化,海南日报由来已久,但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平台,既能反映新闻特性,又能挖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和新闻里面的新闻,把相关的历史掌故和人文往事梳理出来,让读者过足阅读的“瘾”。“因此,当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办报理念:《海南周刊》首先是"新闻纸",但同时也是"思想纸"和"文化纸"。”

钟业昌当时是这样要求报社采编人员的,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他发表在《海南周刊》上的“大部头”文章,也是跟着新闻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由头的。

譬如,2009年12月7日的《海南周刊》用11个版面刊发的《1829,百年好官“云青天”》,钟业昌就是以1829年作为叙事的时间节点,即距文章写作时整整180年。1829年是文昌乡贤云茂琦在江苏沛县任上大得民心、颂声四起,调任六合县之时,此前,他劝捐重建的石桥士民被称为“云公桥”,百姓称他“云青天”,仿佛是“海青天”再世。凑巧的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云茂琦病逝于他所主讲的琼台书院,距钟业昌发表该文整整160年。

又如,2008年11月10日钟业昌发表的《1908,一项创兴海南宏大计划的夭折》,以光绪帝去世100年为一个时间节点,回望一项由华侨提出的旷古未有但最终付之东流的创兴海南的宏大计划。

2009年11月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谷牧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对谷牧研究多年,且已搜集大量相关史料的钟业昌,再次深挖历史故事,10天后的《海南周刊》,刊登了他9个版、将近3万字的长文《谷牧与海南1980—1987》。

“为什么如此浓墨重彩地回忆和书写谷牧?”

“因为在海南岛开放的历史上,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历程中,谷牧是一个特别的名字,他也是在中国对外开放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最有发言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钟业昌说。

2010年,海南解放60周年。这一年12月6日的《海南周刊》,以16个版专刊的体量,隆重推出了钟业昌先后耗时半年、查阅大量战争史料后写成的《解码解放海南》,洋洋4万余言,不但讲述整个战争的过程,还原真实的解放海南的历史,许多细节和资料还是第一次披露,让不少喜欢历史的读者“大快朵颐”,至今仍津津乐道。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南周刊》从8月29日起先后用20个版刊发了钟业昌的系列专栏“宋耀如史话”,将宋耀如的家族历史、人物经历以及相关历史名人和事件娓娓道来。

敬畏历史,用活“老料”

在今年3月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钟业昌撰文《周总理留在海南的那些暖心事》,回望周总理1960年视察海南岛时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特别是再现周总理举手投足之间,事无巨细,散发出其个人魅力和高尚情操,温暖着当时的人心,也感动了当下的读者。

人们也许会奇怪或质疑,作者又不在历史现场,为什么能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那么具体而生动,仿佛就在当时当地呢?

在钟业昌的书桌上,什么时候都会有一堆书籍、杂志和报纸,甚至是行政公文和未发表的人物自述手稿,而且根据研究和写作的需要,这些资料总在不断地更换中,此类文本或多或少、或新或旧,都与海南的自然资源、历史地理和文化习俗相关。对海南文献的搜罗,钟业昌非常执着和痴迷,30多年来不遗余力,这也使得他的研究视野更广泛,写作角度更专精,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其素材的丰富和真实。

“我一直主张和坚持用"老料"写作,因为这些往往是第一手的资料,相对比较真实,可信度较高,避免以讹传讹。”钟业昌说,“以事实为依据,以史实为根据,一切都有出处,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才能反映先人的真实内心,才能对历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致于贻笑大方。”

何为“老料”?这是一个民间和网络热词,一般指有年份、有收藏利用价值的材料,像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木料。与黄花梨收藏人士格外钟爱海黄“老料”一样,钟业昌喜欢搜集和研究有年份的纸质材料,戏称它们为“纸黄”,1914年版的《琼游笔记》、1924年版的《云南游记》、1954年版的《漫记海南岛》、1959年版的《刘坤一遗集》、1979年台湾版的《陈济棠自传稿》、1982年香港版的《李汉魂将军日记》等,都是他眼中珍贵纸质“老料”,他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并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老料”进行写作。

用“料”最多的,要数《1829,百年好官“云青天”》一文。钟业昌最初就是从《刘坤一遗集》中发现云茂琦这位海南先贤的价值,进而“雕琢”云氏著作《阐道堂遗稿》这块“老料”,使其放出光泽,穿越时空,让人不得不惊叹云茂琦是“海瑞第二”,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古代县官第一人。

“用"老料"写作,得对历史心存敬畏。固然可大胆设想,但终需小心求证。不然,琢磨不透"老料",就会造成遗憾。”钟业昌说。

新闻推荐

韩丽萍 别人家的“女儿”她一当就是35年

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孤苦伶仃,她义无反顾地照顾;自己生活不宽裕,可她依旧默默奉献。她就是文昌市冯坡镇白茅村委会白茅村...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钟业昌:用活“老料”做新旧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