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三沙
大琼网 > 海南 > 三沙 > 今日三沙 > 正文

南海戍边小夫妻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2019-08-26 01:21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南海戍边小夫妻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陈王凤通讯员伍佋静)每个去过三沙的人,都陶醉于三沙的夜色。天上繁星闪耀,银河横跨天际,让人舍不得眨眼。这么美的星空,驻岛6年的符礼攀和周丹萍却第一次享受,为了给他们自己一个仪式:庆祝他们结婚了。永兴岛上空的繁星,也注视着这对年轻的夫妻。6年来,他们漂洋过海,并肩奋斗,点亮祖国南海。他们立业成家,海天相伴,驻守海岛不再寂寞。

“把永兴岛建设成家园”

“5月20日,排了5个小时队才领上结婚证。”符礼攀腼腆地笑着说,“选这一天不是因为520这个好寓意,是因为我和丹萍都在岛上执行任务,难得下岛。”

从2012年三沙供电局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陆续登上永兴岛,选择来到这座祖国最南端、也是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点亮南海灯火。

33岁的符礼攀,6年来皮肤被海风和日晒熏得黝黑。第一次乘小船赴永兴岛时,大海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近20个小时的海上颠簸,让他“饱受折磨”。

终于熬到了下船,船一开走,符礼攀才发现:“空旷旷的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人都去哪了?”只看到政府大楼、宾馆、小小的银行,既不像村庄,也不像乡镇。符礼攀想了好久,觉得这里像个驿站。

永兴岛处于台风走廊,最多时,连着4个台风,将近两个月都没有船来岛,食物短缺,符礼攀他们只能用豆芽机打豆芽吃。

但让丹萍一直难忘的是,不是挨饿,不是海上颠簸,不是高温日晒,是用“岛水”洗澡。当时没有实现海水淡化,只能用地下水,洗了之后全身又咸又黏,特别是头发像钢丝一样硬,丹萍几次想要把一头长发剪短。

那时,在这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岛上,没有海水淡化厂,没有医院,没有超市,300米长的北京路常常是空荡荡的,但是他们却有着满满的热情。

这群年轻人要把永兴岛建设成家园,点亮祖国南海。

“戍边的艰苦难以想象”

个子不高的周丹萍,初到三沙,却扛起了电力基建项目。

在三沙搞建设,难。三沙是热带海洋城市,岛上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对工程影响很大。沙子运送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封闭,就会盐碱化,做成的混凝土3到4年就会暴钢筋。岛上的建筑成本也高,所用的沙子、水泥等建筑材料,都要从别处运过来。

物资上岛下岛,设备安装,电缆入地,26岁的丹萍都要一一协调。“戍边的艰苦难以想象,孤悬海外,日晒雨淋,姑娘都挺得住,咱们还有什么好说的。”符礼攀打心眼里佩服丹萍。

因常年遭到海盐的腐蚀,上岛物资烂得快,供电设备坏得也快。“在岛上对设备的维护频率是海南本土的三到四倍,另外每天4次发电机换机,最早的早上6点多,最晚的夜里12点半。”符礼攀说,当时只有32个人的供电局要承担起发电—配电—用电一条龙的任务,以及相关的设备维护修理,远远超出了供电的工作范围。

在这一朝一夕的相处间,这些年轻人克服重重困难,为永兴岛建设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中秋节、春节,很多应该是跟家庭团聚的日子,我们都一起在岛上度过,驻岛的时间比在家还长。”三沙局办公室副主任靳珊说,同事跟家人一样,感情历久弥新。

岛上没有固定的宿舍,一群年轻人到处打游击租房住;没有食堂,同事们一起轮流做饭。丹萍印象里,符礼攀做什么都好吃。“他每炒上一盘菜,六七个人围着伸筷子,抢手得不行。”

在这艰苦平淡的生活里,这不经意间的一蔬一饭,让丹萍觉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人生选择没有错”

丹萍老早就和符礼攀有着默契。丹萍的吃苦耐劳,符礼攀的沉稳利落,都落在了双方的眼里。“我们都觉得已经足够了解对方了。”丹萍说,能建设祖国边疆的人,就像这里的海岸礁石,耐得住风平浪静,也经得起暴风骤雨。

先立业,再成家,是他们对彼此,对这份事业,对三沙的崇敬和信赖。

2014年,海南电网实施永兴岛电网升压改造工程,结束了永兴岛每天定时停电的历史。2017年,永兴岛新增了发电机组,供电越加稳定可靠。曾经的渔村已是绿树葱茏,花团锦簇,热闹的北京路,欢歌的广场,5年前的“驿站”,变成了崭新的海岛新都市。

新生的三沙,热火朝天的三沙,融入了这对夫妻的成长历程。

“几乎没有轻松的时刻。”符礼攀说,现在还是忙,最放松的时候,就是要登船返回海口时那短短十五分钟。“交接完工作,拿到返程船票,才歇一口气。”

现在,周丹萍的任务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她像一个“陀螺”一样,马不停蹄往返于三沙和海口之间,组织人力,采购物资,调度设备,车脏了,门坏了,她都要负责,最辛苦时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

为加快三沙岛礁电力设施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他们依然在连轴转个不停。

符礼攀感激自己的职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识相知相爱的同事,结伴互为知己的爱人,这样的人生选择没有错。”

2019年,三沙7岁了。他们建设自己的家园了,不用再“打游击”住宿,不用再因赶不上饭点饥肠辘辘。陆续有员工把户口迁到三沙,成为真正的三沙市民;有因三沙结缘成家,他们在这片陆地面积仅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归属感。

天上繁星,地上明灯。这对爱国爱岛的戍边夫妻,在祖国的边疆立业成家,把爱融入蔚蓝的国土。

新闻推荐

琼台师院大学生三沙支教带来趣味课程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琼台师院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舞蹈课。受访者供图本报讯日前,琼台师范学院在三沙市开展志愿支教活动,活动主题为“锤炼教...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南海戍边小夫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