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琼海新闻
大琼网 > 海南 > 琼海 > 琼海新闻 > 正文

增强和发挥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来源:海南日报 2018-07-04 16:57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温小平

纪念性空间是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物化形式,是具有回溯性功能和前瞻性功能的场所,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记忆之场”,营造“场所精神”,增强“记忆认同”和丰富“叙事内容”。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上,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历来受到重视,并在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具有情感和心理色彩的人为教育对象,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不仅要解决人们的认知问题,更要解决伴随认知而来的情感心理需要。如何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情感需要、心理特征和价值需求,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和效果增强的关键。也就是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明晰“它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需要注重场域选择和情感营造,创设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主题内容的情境场合。由此,从人的情感心理满足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角度出发,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纪念性空间加以重视。

纪念性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纪念性空间是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物化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分为个体纪念性空间和公共纪念性空间;从建筑学角度分类,分为建筑环境型和非建筑环境型纪念性空间;从最初建造的意图角度分类,可为意图性纪念性空间和非意图性纪念性空间。作为承载着思考、情感、精神和社会功能的场所,纪念性空间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回溯性功能和前瞻性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载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场地。纪念性空间的空间性特征,使得历史不只停留在语言与文本中,更存在于以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历史遗迹等为载体的现实性空间中。通过这些建筑载体,一个民族和社会的记忆能够代代延续下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营造“记忆之场”。2016年,全国登记的革命旧址33315处,其中28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于是,当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这些教育示范基地便是最佳选择。

价值功能。纪念性空间是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物化形式,在人的活动、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物化之后,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为人的精神塑造、价值引领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嘉兴南湖的红船,让人重温“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海南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让人重温“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诸多此类的历史纪念性空间所蕴含和释放出来的“场所精神”,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认同功能。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影响着人的思维判断和思维认同。纪念性空间在完成一系列建构性元素的排列后,即能发挥塑造记忆的作用。由国家设立的纪念馆、纪念碑和博物馆等,能够为国家和民族提供认同的资源和基础。比如坐落于威海刘公岛上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展示了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唤醒了人们对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救亡图存”记忆共鸣;坐落于琼海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通过挖掘、收藏、保护南海相关物证,突出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南海自然生态、海上丝绸之路等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宣传南海的悠久历史,增强人们的南海记忆,增强人们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认同。

叙事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除了要靠思想的深度、政治的高度来折服人,更需要发挥教育的温度来使人信服。这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做好理论宣传、思想灌输之外,还要注重用科学的叙事方式、生动的叙事内容来吸引人。每一个纪念性空间都是有故事的,运用纪念性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提供了载体,更丰富了叙事内容,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比如在甲午海战纪念馆,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一直是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活教材。在井冈山,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曾志井冈托孤等故事被娓娓道来,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为何最终能够燎原有了清晰的认识。

优化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群体的情感趋向也在发生改变。运用纪念性空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革命动员、国家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纪念性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遭遇“一阵子热、平时冷清”“热过头”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积极推动转向和优化。在此,我们需要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注重叙事转向。运用纪念性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通过历史的痕迹来唤醒人们的社会记忆,进而建构记忆的认同。从人的感知来看,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从当前我国现有纪念性空间来看,多数属于革命年代的旧址,在运用纪念性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叙述和展示的更多是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道德规范的引导。为此,运用纪念性空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跟进历史、跟进时代,从苦难的叙事方式向辉煌的叙事方式转向,从革命的叙事向改革、发展的叙事转向。

二是注重功能转向。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来看,革命的政治动员和国家认同的构建,使得纪念性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效能需求更多注重社会性功能,即引导人们政治行为的政治功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功能、促进文化传播和选择的文化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纪念性空间的建造,更多体现整体性、国家性、革命性和民族性,忽视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自身需求的属性,包括个体生存、个体发展、个体享用。新时代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除了要满足社会功能需要外,更需要满足个体功能的需求。如何在促进人的个体需求和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当前每个纪念性空间转向升级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是注重空间转向。纪念性空间的功能是创造历史的永恒价值,但纪念性空间的永恒价值和“场所精神”的表达,不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和外露,需要通过物质性和空间性进行展示和表达。不同的空间叙事表达,对“场所精神”的展示和体现,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和观念的影响,人们在构建纪念性空间时,往往受限于传统的空间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建筑技术、互联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快速发展,空间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实体走向虚拟,从现实走向网络,给纪念性空间的“空间性”转向升级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重大机遇。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多方位、立体化、动态、虚拟等特性,成为纪念性空间“博人眼球”和“引人入胜”的关键。

四是注重价值转向。一定的时代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时代精神。纪念性空间作为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物化形式,具有“场所精神”,能够创造历史的永恒价值。充满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崇高精神,都在现实中有诸多纪念性空间载体的存在。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引发并实现了“中国精神”的新转变。为此,在发挥纪念性空间的“场所精神”过程当中,需要形成和展示一系列彰显和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比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等,以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增强和发挥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