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海南新闻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定安新闻 屯昌新闻 澄迈新闻 临高新闻 白沙新闻 昌江新闻 乐东新闻 陵水新闻 保亭新闻 琼中新闻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乐东新闻 > 正文

邢福义《寄父家书》编辑手记一位语言学家的家国情怀

来源:海南日报 2018-11-19 07:21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寄父家书》书影1955年7月28日家书1975年4月9日家书邢福义父亲整理的家书邢福义近照。张惠英 摄1968年国庆,邢福义与妻子、儿女在当时唯一的长江大桥边留影。1984年1月31日,邢福义(右)与父亲、哥哥的合影。文\本刊特约撰稿朱俊玄

编者按

11月14日,海南乐东籍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举行。座谈会由商务印书馆、华中师大主办。

《寄父家书》收录了邢福义1955年至1991年间寄给父亲的200多封书信。父爱如山,父子情深,其父亲邢诒河老先生珍藏着儿子的书信,离世前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在此基础上,邢福义及其家人整理成书。

这些书信不仅记录了邢福义的人生经历,还勾勒了他从20岁的翩翩学子到语言学家的成长之路,呈现了那个特定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雨人生和家国情怀。本期《海南周刊》特约该书的责任编辑朱俊玄撰稿记述成书的过程。

2017年的夏季,笔者接到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的责编任务。当时心中既惊喜又紧张——邢先生是“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发表文章近500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近50种,在语言学界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在商务印书馆,邢先生出版了《汉语复句研究》《语法问题献疑集》《汉语语法学(修订本)》《词类辨难》《汉语语法三百问》等重要的学术著作,完全可以称得上商务印书馆乃至学界的品牌作者。

本书作为先生辑录的书信集,收录了1955年至1991年先生寄给父亲的书信。其中个别书信是先生写给叔叔、哥哥等的,也有先生的儿子、女儿写给先生父亲的,并且穿插进了先生请父亲代转的、写给叔父与哥哥等人的几封信。先生写给父亲的每封信都饱含深情,描述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倾诉自己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烦恼,分享自己在学术进步上的每一份成绩。先生的父亲非常有心,也非常用心,将作者寄去的每一封信都按照时间前后妥善保管,并为每年的信件整理出一个摘要,就像每年信件的一个小目录。后经作者及其女儿等的整理和电脑录入,最终形成了本书的原稿。

保留历史原貌和方言色彩

收到书稿后,基于对书稿内容的大致把握,以及与先生的多次沟通商讨,我初步拟定了编辑方案。除了常规的文字加工,着重突出本书作为家书的独特性,从内容和版式上都进行了重点构思。

本书的底本为先生写给父亲的书信,且历时37年,其中不仅涉及一些历史“遗迹”,更会涉及个人的言语风格。我在编辑过程中,尽量维持原貌,予以保留。

首先是保留历史原貌。为了反映书信的原貌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为读者提供一份长达近40年的历史资料,此次出版尽量保留了一些历史名称或旧称,如:“专区、黄陂县(现为武汉市黄陂区)、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汉城(现为首尔)、副博士研究生、维他命、公分、咔叽、通讯卫星”等。

其次是保留方言色彩。虽然先生在书中也说过“我现在,"鬓毛未衰乡音改"了。乡音,一点也说不到”(1979年10月25日的书信),但无声的书信却如实保留了写信者当时的方言状况。如1973年11月26日的信中有一个方言用字“公式”,我查了多部辞书而无果,只好向先生请教:是否为方言用字?是何意?先生后来在修改稿中给予了详细的回复:“"公式"是对女性长辈的一种尊称。在家乡黄流的海南闽方言里,凡是年龄比父母大的妇女都称"公式",不用"姑妈"或"姨妈"的叫法。书面上,在"念"的左边加个"女"字。这里的"槟榔公式",专指一位邢氏做卖槟榔小生意的长辈。”这段说明文字修改后现已补入书中。

再次,保留先生的习惯表述方式(也可能有方言色彩),如:“暑假期、买寄(购买并寄送)、博士导师”等。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与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及编辑出版要求不甚契合,但保留了各类特色,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也恰与先生提出的“普方古”三角理论暗合。

领略先生的学风与品格

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还领略到了先生“求实”的学风与“求真”的品格。

在治学上,先生一直秉持“理论植根于事实”的研究原则,只有穷尽地占有语言事实才能做好语言研究。“如果面向生动活泼的语言事实,经常从经典著作中从新发表的小说和其他各种文章中引用例句,那就有可能把规律讲活。”(1963年7月9日信件)做好语言研究,需坚持“语言事实”的从众观,力求穷尽地占有语言事实。不“唯己”,而要“从众”,除了自己之外还要多考虑别人会怎么说,从而提高论断的精准度。要跳出“个人泳池”,努力到“社会大海”中去获取答案。(见邢福义《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4期的“卷首语”)先生注重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突出“运用问题”在讲授中的地位,并同理论问题并列。与其学风、文风一样,先生日常做事也都求真务实、一丝不苟。

我在原稿编辑加工和校样处理环节,多次提出大量修改建议,包括史实、文献、文字等多方面的问题,先生都一一核实,且都是快速答复。比如,在1984年3月22日信后附的词《浪淘沙·春节还乡》下阕中,我曾怀疑“仙子应开颜,春住人间,天涯儿女赛中原。”中的“春住人间”是否应改为“春驻人间”。邢老师回复指出在古诗词中最好用“住”——“住”语义活泛,有拟人义项,还在回复邮件中列举了多条使用“住”的诗文,譬如:“情知醉里惜花深,留春住。听莺语。一段风流天赋与。”(《全宋词》)又如:“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王国维《人间词话》)

在为人处世上,先生真实、率真,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而是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从容心态看待世事。先生在信中劝慰父亲:“这件事,不要急。最好是"水到渠成",不要去活动。”(1979年5月7日家书)“您的事,我以为是"水到渠成"的问题。水不到,写再多的申请也成不了;水若到,即使不写申请也可以成。”(1984年2月18日信)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毁妬,先生也泰然处之:“毁誉并生,自古皆然。但是,我用心血浇灌事业的花朵,用辛苦开拓学术的园地,不招谁,不惹谁,谁再嫉妬,也毫无办法。因此,我淡然处之。”(见1982年5月2日信)

先生真情、真挚,有孝心、有责任、有担当。作为从农村走出来并“吃上公家饭”的教师,先生虽有了稳定的收入,但自己“小家”的日常开销都已用去大半,所剩无几,而他还在尽最大努力地支援“大家”中的各位亲人,无论大事小情,先生都尽力帮扶,甚至预支、借钱也要及时汇给老家亲人。

先生的这本家书不仅反映了先生及其家人37年间的人生历程和家庭琐事,更展示了先生个人从语言学初学者到研究者再到学术名家的学术成长历程和步履留痕,封封家书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为学、为人的榜样,也展示了作者作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新闻推荐

妻子常遭丈夫殴打 乐东法院发人身安全保护令

南国都市报11月13日讯(记者王天宇)11月8日,应申请人吉某的申请,乐东法院签发了自《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颁布实施后,发出的首份...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邢福义《寄父家书》编辑手记一位语言学家的家国情怀)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