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海南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今日定安 今日屯昌 今日澄迈 今日临高 今日白沙 今日昌江 今日乐东 今日陵水 今日保亭 今日琼中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今日海南 > 正文

历经近百年风雨 ,曾是华侨归乡建筑杰作, 如今残破亟需保护 “海南第一围楼”:披戴沧桑 期待新生

来源:海口日报 2019-04-17 08:57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林鸿高围楼的牌坊式大门。窄小的围楼楼梯。美兰区三江镇罗梧村的林鸿高围楼外观。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曹马志 通讯员王聘钊 摄

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罗梧村林鸿高围楼早已青春不再,挥别昔日盛名远播。只见在偏远的乡间,苍翠掩映下,伴着虫鸣,这座享誉海南的著名南洋风情建筑,残破景象随处可见,令人惋惜不已。

看到眼前围楼的光景,不禁让人感叹时间的力量。再坚固的建筑,都难抵经年累月的侵蚀,人们只能从碎片化的记忆中,领悟渐行渐远的辉煌荣光,触摸建筑经历的沧海桑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文化积淀,拥有众多见证深厚底蕴的历史建筑。而被称为“海南第一围楼”的林鸿高围楼,犹如镶嵌在城市历史星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报记者曹马志

1

历近百年

围楼变“危楼”

在海口,虽然林鸿高围楼名声在外,但是“海南第一围楼”具体在哪里,许多人却并不知晓,对于它的境况熟悉的人就更少了。

4月16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记者驱车从海口主城区出发,跨过琼州大桥,沿白驹大道、海文高速一路飞驰,从三江互通下高速公路后,经三江镇墟进入蜿蜒的村道,很快就来到围楼所在的三江村委会罗梧村。因大楼位于罗梧村,人们习惯地称它为罗梧楼。

围楼建于1922年,距今已有96年历史,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罗梧村中最有名的“豪宅”。大楼坐北向南,共有两层,原设计共有72个房间,每层36个房间,经过陆续改造与变迁,现存有36个房间。大楼属长方形回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东西房间对称,有天井和庭院。

走进罗梧村中,林鸿高围楼是极为醒目的存在。在周边瓦房、楼房的衬托下,南洋风格的建筑别具一格,造型别致,宽阔大气。对于这座“大户人家”的宅邸,村民无人不知,每每提起无不为之自豪。

与所有围楼的设计一样,林鸿高围楼的设计是一个封闭的整体,只有一个大门和一个侧门进出。罗梧楼的正面门楼呈三进式,第一道门是围墙门,进围墙门后便是一个面积约600余平方米的庭院,里面种满了菠萝蜜树,其中一棵老树长得极为茂盛,它的年龄和这座楼差不多;直走穿过庭院,再往里走上几级台阶,便到了第二道门,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牌坊式大门的正后面是大楼的第三道门,也是整栋大楼的正门。

正门与牌坊式大门之间有一条宽约3米,长约20米的走廊,走廊设有低矮的栏杆和笔直的柱子,从尚存的原有墙体、栏杆和柱子上的精致雕刻装饰来看,足以让人想象出当年的辉煌。打开正门,抬头一看,头顶豁然开朗,原来外表庞大的大楼中间是空的,它以门厅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合拢围建而成,形成一个大大的方形天井,天井的左右两边设有一个窄小的楼梯通向二楼。实地探访发现,大楼唯一的侧门就连接着左边的楼梯,沿着狭窄的楼梯拾阶而上,二楼上有长长的走廊绕楼一圈,可进入各个房间,由于绕行距离较远,中间还设计了一个天桥可通对面。

围楼的外墙大段倒塌多年,原本封闭的建筑变成“开放式”大院。茂盛的草木越过围墙侵蚀建筑主体,青苔爬满建筑立面。树木的根系在漫长的岁月中“透过”墙壁,不少房间内可见犬牙交互的树根。三江村村民冯学喜说:“围楼俨然变成了"危楼"。树根根本不敢动,它跟建筑都长在一起了。一动它,建筑有可能彻底崩塌。”

2

辉煌历史

华侨归乡杰作

“罗梧楼具有防贼盗、防寒冷、防暑热,能够聚居的功能。”三江镇政府主任科员杜松昌扎根基层多年,长期关注围楼的变迁。他介绍,围楼的设计相当先进,内部通风采光充足,多处楼梯上下方便;为防雨水,楼顶还巧妙地安排了泄水沟和集水槽;为储备生活用水,二楼还建造了两个方形储水用的水泥箱子。楼外建有发电机房和深水井,如今水井已被填埋,当初村民曾经从井中抽出过许多钢管,质量很好。

罗梧楼从1922年开始建设,至1925年才竣工,当时是用牛车从外地运来建筑材料,前后花了3年时间才建成,相当艰苦。那么,是什么人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把一座大楼房建在乡村僻壤之中,以至成为海南农村富有特色的围楼景观呢?

杜松昌介绍,这座楼的主人是罗梧村的旅泰华侨林鸿高先生,林鸿高生于同治辛未年,即1871年,家中共有5兄弟。他全家定居泰国,一生从商,经济基础雄厚。林先生为人品德高尚,为教育子女不忘乡土,在52岁那年,他不远千里,回乡建这座楼留念。在罗梧楼竣工剪彩那天,全村600多人到场庆祝,林先生向每个村民发放银元两枚。

“三江镇下南洋的历史悠久,许多村民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背井离乡去国外打拼。上个世纪初,林先生年轻时候就去了东南亚,经过多年勤劳奋斗,发家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华侨。”杜松昌说,林先生热心公益,致富不忘乡亲,他先后为村里修建了两条全长3000米的石板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他的善举至今还在村民后代中传颂。

由于需要照顾国外的生意,围楼建成后,林鸿高和家人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大多是在春节等节日的时候才回乡住几天,其余的时间住的都是家里的仆人。“当时围楼是远近闻名的豪宅,存有大量钱财。”林鸿高围楼管理员林明武回忆,由于罗梧村近海,许多“海盗”频频上门劫掠,为此,林家仆人多次与其枪战,恪尽职守,守护好围楼的安全。

3

记录时代

保护刻不容缓

据三江地方志记录显示,罗梧楼建好之后,主人真正住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林鸿高先生及其家人因日本侵琼而离乡背井,重新返回泰国定居。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曾在楼中驻扎。解放初期,解放军在该楼中设立过团部,并举办部队干部文化培训学校,部队迁走后,三江人民公社又在此设立办公室。

值得一提的是,围楼曾是琼山华侨中学前身所在地。林明武告诉记者,1957年间,旅泰华侨韩德光先生向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申请批办华侨中学,校址就在罗梧楼,办学时间长达10余年之久,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这所学校就是现琼山华侨中学的前身。华侨中学迁走之后,三江中心小学又迁入该楼办学多年,后来才迁回三江墟原校继续办学。上世纪七十年代,三江粮所将该楼作为仓库使用,节约了不少国家资金。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社会服务了几十年的罗梧楼终于“退休”,闲置至今。

林明武介绍,林鸿高先生家族子孙后代有200人左右,分布在世界各国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其侄子林谟(已故)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是有名的物理学教授。林家人最近一次回乡是在十几年前。

近百年时光流逝,不同的时代在罗梧楼留下了不同的印迹。走进罗梧楼,楼体的设计让人仿佛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而仍然留在墙上的各种口号,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将革命进行到底”“农业学大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奋斗”“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等标语,让我们仿佛把历史走过的路程重温一遍,一种熟悉的温暖油然而生。

4

保护修缮

方案正在制定中

为了保护好围楼,美兰区和三江镇多次组织人员对建筑内外的树木进行清理,将茂盛的树木砍掉,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由于担心破坏墙体,他们没有清理深入到墙壁里的根系。同时,该镇引导村民,提升保护意识,加强对围楼的管养。

记者从美兰区政府获悉,为做好传统建筑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应美兰区政府的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边兰春对围楼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针对性保护意见。目前,美兰区已邀请国内一流的建筑设计团队制定围楼保护修缮的设计方案。

“林鸿高围楼具有科学、艺术、历史多重价值,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在省市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下,美兰区正在加快制定前期设计方案,我们加强技术指导,为后期实施修缮提供重要参考。”海口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12年,林鸿高围楼被海口市人民政府列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围楼所在的三江镇罗梧村,2018年被住建部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是海南省三个入选村落之一。

新闻推荐

刘赐贵向离退休老干部通报省委工作情况并寄语 发挥好老同志的参谋宣传督导作用共同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陈王凤)4月16日上午,省委召开通报会,向海南省离退休老干部通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历经近百年风雨 ,曾是华侨归乡建筑杰作, 如今残破亟需保护 “海南第一围楼”:披戴沧桑 期待新生)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