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饲料袋内的竹筷有些已经发霉。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涉嫌伪造厂名厂址竹筷。执法人员对现场的塑料碗仔细检查。今年3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2大类10个小类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纳入第一批“禁塑”范围。
6月11日,海口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琼山分局执法人员,对琼山区凤翔街道办五岳村委会礼文村内一处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仓库突击检查,发现该仓库不但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碗、碟、杯等,还加工生产伪造厂名厂址的一次性竹筷。当天上午,执法人员共查扣39个品种规格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共计1536箱,以及大批伪造厂名厂址竹筷。目前,执法部门针对此事已立案调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蒙健文/图
发霉竹筷装在饲料袋内
冒用厂名厂址简单包装
记者现场看到,该仓库是一栋三层的私人民宅,由一楼处的卷帘门进入后,屋内堆满了装有一次性碗筷的纸箱,同时还有一袋袋写有“肉大鸡配合饲料”“蛋鸡高峰期配合饲料”“小猪配合饲料”的袋子。执法人员扯开袋子后发现,袋内所装的不是饲料,而是一捆捆整齐摆好的竹筷。
屋内西北角位置还摆放着两台用于包装竹筷的机器,两名工人正在将饲料袋内的竹筷取出,然后直接放到筷子包装机器内,而一双双筷子进入机器后通过运输带,进入事先印制好的包装袋后再经封装加热后便包装完成。
两台机器旁,一摞摞已经打包好的竹筷成品在地上堆起来有一人多高。记者发现成品分为红绿两种包装成品,其中在红色包装的竹筷上,标注着“好日子”竹筷,所标注的产地为“江西赣州”,保质期为一年,但无产品生产许可等信息。
“明明是在仓库内打包完成的竹筷,怎么标注的产地是江西呢?”对此,执法人员初步认定,该仓库涉嫌伪造厂名厂址,从江西购进的竹筷运到仓库内进行简易包装后再销售往市场。而这样未经消毒检验的竹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不排除该仓库从市场上回收使用过再简单处理的竹筷翻新的可能,待后期做进一步调查才能认定。
“你们制作的这些筷子有没有经过消毒?”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现场工作人员一脸迷惘,称他们的工序只是如此,将进购来的竹筷简单打包,这些竹筷原料均是从江西购进的。那么,作为食用级的竹筷原料为何用饲料袋来装?对此,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三层民宅两层用来当仓库
堆满千余箱一次性碗碟杯
记者发现,该处民宅除三楼为宿舍外,其中一、二楼均堆满了各种品牌、规格的一次性胶碟、环保碗、水松碗等,约有千余箱之多。记者发现,这些产品的主要材料多为食品级PP的聚丙烯、聚丙烯树脂等。
据了解,今年3月19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正式发布。其中名录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包括塑料袋、餐具2大类、10个小类。具体如下: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膜、袋类和餐饮具类。
“根据名录内规定的种类,这些碗碟涉嫌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执法人员当即要求相关负责人提供产品供货商的工商执照、产品检验报告等材料。
据现场一名负责人表示,前几个月他们才搬来这处房子,由于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就停了,工商执照还未办理。该负责人表示,仓库内的一次性碗碟和筷子是从广东佛山购进,供应商发过来装筷子的饲料袋是干净的,他们收到货后只是在进行分装,还未在市场推广。
对于海南省“禁塑令”,该负责人则声称“不清楚”。
查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1536箱
涉嫌伪造厂名厂址竹筷成品1957袋
因涉嫌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碗、碟、杯等产品,执法人场现场对发现的碗、碟、杯依法抽样检测,同时予以查扣处理。经执法人员现场清点,现场共查扣环保碗、航空杯、水松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共计39个品种规格1536箱,以及涉嫌伪造厂名厂址的竹筷成品1957袋,半成品竹筷619袋,筷子包装膜55袋,筷子包装袋7个,并立案调查处理。
据悉,自今年2月下旬,海南省颁布《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方案》后,海口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督促塑料袋、塑料餐具的企业生产和销售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行为。
新闻推荐
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在市园林环卫局指导下,海口市爱尚垃圾分类服务中心携手海口日月广场、琼山区日月党群中心开展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