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海南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今日定安 今日屯昌 今日澄迈 今日临高 今日白沙 今日昌江 今日乐东 今日陵水 今日保亭 今日琼中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今日保亭 > 正文

创新传播方式 开设研培课程 鼓励文创开发非遗“年轻化”

来源:海南日报 2019-05-10 07:09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琼海中原镇莲塘村,孩子们听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仕国(右五)讲解椰胡知识。本报记者 袁琛 摄扫一扫看H5产品非遗传承中的青春力量从了解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年轻人的作用日渐凸显古老的技艺正焕发青春的活力悠久的文化正得到更多的传承扫一扫看视频一把椰胡的故事■本报记者尤梦瑜

零。这是海南省40岁以下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人数。

5月9日,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推进海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3月就已启动本次申报,一方面是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例行需要;另一方面,是我们深深意识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整体偏大的情况,不得不加快发掘更多年轻的非遗从业人员。”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相关负责人说。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偏大,不是海南的特例,全国各地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都面临这一现实。按照海南省目前执行的评定标准,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必须从事该技艺实践超过20年,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限要求则为25年以上。

这是否意味着,30来岁的年轻人不可能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黎锦技艺等非遗项目;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非遗作为文化资源的价值,纷纷做起文创研发……非遗正在“年轻化”。

A

传承|有人才有“戏”

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像琼剧、黎锦技艺一样处在“聚光灯”下,但只要有人,传承的希望就还在

4月26日晚,省琼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林川媚凭借琼剧《冼夫人》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海南省琼剧演员收获国家荣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琼剧表演及相关专业作为职业方向。

琼剧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海南省琼剧人才的“摇篮”,省文化艺术学校自2015年起,特设琼剧“3+4”本科班,即学生在省文化艺术学校学习3年后,可再进入海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最终以本科学历毕业。

据省文化艺术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8名学生经参加转段考试合格后,进入海南师范大学就读。包括“3+4”等班级在内,学校现有琼剧表演类专业学生160余人。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人”是核心要素。有了人,一项古老的技艺和它所承载的文化才能传下去。

海南省另一项热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近年来在政府的大量投入与高度重视下人气颇高。目前,海南省在该项目拥有的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有23人。

海南省通过进校园实践课、中专学历教育、社区培训、比赛等各类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学习织锦技艺。粗略统计,从2013年推广黎锦进校园活动至今,覆盖的中小学生人数超过1.5万人。

五指山市从2013年开始推动黎锦进校园,从最初的两所学校,到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市14所中小学。”五指山市文化馆馆长黄翠玲说,学生一般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就可以独立织出黎锦纹案。

“所以,按照现在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定标准,如果可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织锦,当这些孩子30多岁时,就拥有了20年的实践经验,符合申报标准。”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调研员刘实葵说。

截至目前,海南拥有28项国家级、8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但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像琼剧、黎锦技艺一样处在“聚光灯”下。许多代表着原生态文化的项目,如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就显得有些“冷门”。这些技艺目前的应用仅仅局限在舞台上的活态展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是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两个项目的保护单位。馆长黄呈介绍,这两个项目的两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都已过世。目前,保亭为这两个项目分别命名了10余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正是考虑到没有年轻人,而这些项目又亟待推广,所以在命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时,我们特意挑选了一些身体状态好、口头表达能力好的中青年。”黄呈说,这些代表性传承人平日在村里会带头传艺,文化馆也会定期对其考核。

年轻人可以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但最为关键的无疑是“接续”。培育壮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接班人”对非遗工作整体有着关键性的意义。热门也好,冷门也罢,面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各级文化单位都在努力号召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加入,只要“人”不断,传承的希望就还在。

B

改变|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

结合他们的需求,为非遗传播注入新思维、新活力显得尤为必要

无论是寻找“接班人”,还是挖掘非遗资源,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首要任务。

4月底的一天,在琼海市中原镇莲塘村,年过八十的王仕国与省国学教育协会专家展立新以及学生们共聚一堂,拉着椰胡,唱着由展立新谱曲的《敕勒歌》。凉亭下,几代人,曲声悠扬,为田园风光增添了不少情趣。

王仕国是海南省椰胡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据介绍,椰胡制作并不容易,它要求制作者必须具备一定乐理知识,也要会拉椰胡。过高的要求导致椰胡制作技艺鲜有人问津,王仕国常感叹“无人可传”。

想传承,就得先让人们对这项技艺感兴趣。2014年5月,展立新了解到椰胡制作技艺的传承困境。他本身是一位音乐教师,会弹钢琴也会拉二胡。于是,他先向王仕国学习,同时思考如何把这项技艺有效传播、传承下去的方法。

“非遗传承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但这不容易普及和推广。”展立新说,在一次海南省国学高峰论坛上,他提出“进校园”的想法。省国学教育协会立即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随即提出“椰胡+古诗吟诵”的推广方式。

2018年,省国学教育协会完成了对小学生所学古诗词的椰胡编曲,依托其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始在海口一些小学推广椰胡。这种接地气、贴近生活的传播方式,吸引了不少孩子开始接触椰胡。孩子们从伴奏背诵到学习演奏,王仕国和展立新也会给孩子们介绍椰胡制作的原料、方法等,有意引导他们关注这项非遗技艺。

“非遗技艺的传承在于让更多孩子熟悉,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创新传播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展立新说。

新的技术手段,也在催生新的传播方式。4月下旬,抖音总裁张楠宣布,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1200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

然而,海南非遗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力度仍显薄弱。海南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体,无论是技术还是思维上,在互联网传播方面都显得心力不足。客观而言,这与该群体的年龄结构偏大有很大关系。因此,吸引更多年轻人,结合他们的需求,为非遗传播注入新思维、新活力显得尤为必要。另一方面,在省内各级非遗研培班中增添互联网传播方面的内容,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C

研培|打通产学研之路

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带来机遇,年轻人在热衷之余应坚守文化传承

亮丽的黎锦耳环和手包,古朴的黎陶茶具,这些都是“80后”黎族姑娘符海翠设计和制作的非遗文创产品。

2016年,在海口打工的符海翠得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即将开办第一期黎陶技艺普及培训班。“我是白沙人,从小看家里人织黎锦、做黎陶,自己也会一点,却一直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想借此机会系统地学习。”符海翠说,只是没想到,参加这一次培训,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

2015年,原文化部和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时至今日,该计划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2015年11月,依托于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及教学优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成为我国首批57所研培计划参与学校之一,也是海南省唯一一所。

符海翠在培训结束后,留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做义工,后来被聘为培训班的生活老师,负责学员接待和协助研究。

2016年至今,符海翠已经陪伴了8期学员,她也逐渐成为黎陶、黎锦制作与产品研发的能手。2018年,她与爱人注册成立公司,专注于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推广。符海翠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让大家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闪光之处,她希望将一些民族特色元素运用在乡村建设上,为当地的旅游注入文化内涵。

37岁的吉菊莲是符海翠在培训班的同学。在参加完培训后,吉菊莲回到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创立了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吉菊莲不仅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做产品,也向不少村民传授织锦技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2016年至2019年2月,我们已经开设了9期培训班,培训学员400余人,培训的项目涉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老师杨丽介绍,已有近20位学员通过注册公司、成立合作社,转化学习成果,打通非遗的“产学研”之路。

在杨丽看来,研培计划的成效和意义不仅在于培训。“学院在此过程中为学员乃至更多热爱传统技艺的人群打造了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在平台上,学校对学员进行帮扶,与此同时,学校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享各类资源,推动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三亚中廖村开设了非遗学堂,包括符海翠在内,不少学员参与合作,进行非遗教学、活态展示等,以非遗促进乡村旅游。可以说,“非遗+旅游”打通了一条活化路径,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则以“研学+社群”开辟了一条资源整合路径。

近两年,海南省也组织过不少省级研培班,相比国家的研培计划,课程时间短、内容浅显,是基础性的普及培训。

在各级培训工作的推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非遗。业内人士表示,想让更多青春力量汇聚到非遗传承与保护,要注重营造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政府、企业等应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文创研发、环境设计等方式,推动非遗工作成为大众化的创业项目,催生更多“泛传承人”式的从业者。海南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积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诸多政策与资源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社会氛围的形成培育了土壤。

“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一些问题。”杨丽坦言,非遗在旅游业中的价值逐渐凸显,许多年轻人市场嗅觉灵敏,粗浅学习后便开始做起非遗的“生意”。一些有关非遗内容的海报上,用于装饰的特色图案倒印、反印,如此现象屡见不鲜。非遗可以成为一种创造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源,但它的首要核心是文化传承,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其中时,坚守文化传承是从业者们的第一要务。

(本报海口5月9日讯)

总策划:曹健韩潮光陈嘉奋蔡潇

执行总监:齐松梅许世立

版式设计:张昕

H5统筹:汪洪韩静

H5文案:林芷羽

H5设计制作:王婉舲

视频拍摄:袁琛

视频剪辑:吴文惠

新闻推荐

保亭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宗恶势力犯罪案件 12名被告均获刑

□记者刘柯娜通讯员莫掬岚本报讯4月17日,保亭法院对被告人李某郭、黄某惯、陈某阳、裴某豪、谭某超、杨某冲、潘某茂...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创新传播方式 开设研培课程 鼓励文创开发非遗“年轻化”)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