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五指山新闻
大琼网 > 海南 > 五指山 > 五指山新闻 > 正文

黎族作家唐鸿南:写作灵感来自内心的反馈和感动

来源:海南日报 2019-03-04 06:57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唐鸿南■本报记者徐晗溪

日前,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2018年度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篇目,黎族青年诗人唐鸿南的散文诗集《一个黎人的心经》名列其中。唐鸿南是海南年轻一代黎族作家,主要从事散文诗写作,他的多部作品陆续发表于全国各类文学刊物。

唐鸿南的作品记录了琼中黎乡的人、景、情,散发着乡土清香,既可读,又沉实厚重,值得关注。2月28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唐鸿南,倾听文字背后的乡土情缘。

热爱写作缘于一份请假条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怎么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

唐鸿南(以下简称唐):我不是专业的写作者,写作只是我工作之余,偶尔动笔梳理个人的内心感受而已。

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就是试写一份请假条,当时我在课堂上很快写好,并如期上交,没想到老师拿来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了一遍,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上了初中,因我偏科严重,学习不是很好,我突然深感那种课堂气氛似乎离我很远,写作却是适合和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也许更能为我摆脱内心的苦闷,于是不停地写一些文字。

高中时期,开始在海南广播电台《百草园》节目、《中学生阅读》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意外收到省内外许多学生的书信,直至现在我还会收到一些同好者的书信。我从这些未曾谋面的同好者信件中收获了肯定、批评和友谊,从此在心里默默埋下了文学的根。

而我的大学时光,就在五指山脚下度过,这里葱郁的山林原野和黎苗生活气息,给我带来了无限美的感受和想象,我本是黎族人,面对着这里的山水和草木,心底容易产生一种诗的幻想。这时我开始从新诗练习转向散文诗写作,我发现散文诗更能让我延伸呼吸,于是关于五指山黎族生活的第一篇散文诗就这么诞生了,还投给了校报,竟然刊发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期间,我得到了蔡旭、倪俊宇、王辉俊、陈波来、王海、叶传雄、亚根、高照清等文学前辈的悉心指导,让我在写作上少走了一些弯路。

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

记:您进行文学创作的动力在哪里?

唐:这么多年来,我始终以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心态来对待写作,我的写作一直处于无计划状态。我没有刻意追求每天或者每年写出多少数量,而更加倾向尊重内心真实的感召,喜欢在自由的心境中有感而发,记下自己想写的文字,写得好不好另当别论,所以我的写作动力同样源于自由吧。如果再往大一点来说,之前写作大多是自我狭小的抒情之意,现在可能更注重去面对现实的生活。而写作灵感,理所当然来自生活和现实境遇中内心的反馈和感动。

记:您曾参加鲁迅文学院第18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这些经历对您有什么帮助?

唐:鲁院学习期间,给我最大帮助就是使我从一个偏僻的黎族乡野走进了文化大都市,通过听课、交流、研讨、参观等一系列学习,使我开始在如何处理写作视野问题上有了对比性,有了对比就会容易察觉到自己存在的短板,就会有一种如何吸收他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的迫切感。对我这个长期处于写作瓶颈状态的基层作者来说,意味着要如何突破自己,如何走出和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路子。

记:《一个黎人的心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唐:《一个黎人的心经》是一本散文诗集,算是我操练散文诗写作上的一个小结。黎族文学评论家王海教授曾经撰文这样认为:“唐鸿南的作品更贴近民族生活的实际,因而也更接近文学的本质,更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他写黎乡的人、景、情,全都是从民族的基层生活中自然撷取,全都是个人体验的真实记录,也全都是源自于个人心灵的触发,因而相比之下他的作品更有文化意蕴,更显得沉实厚重,他的创作也更有发展前途。”我觉得王海老师的这个观点,似乎也很适合概括这本书的整体架构。

新闻推荐

1月22日以来,海南日报派出多路记者赴基层采访,刊发新闻报道35篇、图片60多张记录发展变迁 感受春之律动

2月12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口市文明东路越江通道施工现场采访。(施工方拍摄)2月12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助村公社社长、返乡创业...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黎族作家唐鸿南:写作灵感来自内心的反馈和感动)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