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海南新闻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定安新闻 屯昌新闻 澄迈新闻 临高新闻 白沙新闻 昌江新闻 乐东新闻 陵水新闻 保亭新闻 琼中新闻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琼中新闻 > 正文

“旅游+扶贫”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琼中: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来源:海南日报 2019-03-12 07:30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琼中什寒村。水木 摄在琼中百花岭雨林文化旅游区游玩的外国游客。袁才 摄堑对村村民办起民宿。袁才 摄琼中乡村的桑田吸引游客前往采摘。盘志强 摄琼中岭脚村桑田美如画。 袁才 摄穿过檐角飞翘的百花廊桥,近百辆汽车从山脚一路蜿蜒向上,宛若一条长龙盘桓山间。“居然这么多人,琼中旅游真的火了!”3月10日上午,来自海口的游客孙睿驱车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百花岭雨林文化旅游区,沿途排成长龙的车流让他惊叹不已。

孙睿不知道的是,借着百花岭的好风景,不断升温的旅游业也让当地越多越多贫困群众收获好“钱景”——38岁的贫困村民王杰在景区谋得一份月薪2000余元的工作,景区门口的爱心消费扶贫市集则让数十名贫困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得以畅销。

一业带动百业兴,类似于百花岭的故事而今在琼中不断上演。按照“点-线-面”的“奔格内”乡村旅游开发布局,近年来琼中将大景区、景点、度假酒店建设与乡村旅游互为联动,通过创新旅游扶贫模式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正让金山银山从绿水青山中逐步“长”出来。

1

规划先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这一转眼到了周末,城里的游客又要一拨拨往村里来啦!”天色刚刚转亮,琼中什寒村村民黄秋梅夫妇便开始张罗着洗菜切肉,在自家办的“黎家乐”饭店里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琼中曾经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庄,什寒村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让全村人均纯收入在8年里大幅增长,不仅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目的地,更成就旅游扶贫的“什寒模式”。

什寒从“短板”到“样板”的蝶变,成为琼中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打响的“头炮”。2013年,琼中提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发展思路,把重点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统筹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也让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村庄掀开面纱。

几乎人人会织黎锦的番道村,被打造为黎族特色旅游村庄;曾召开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的便文村,建设成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藏身于海拔800米的高山盆地,古寨什寒成了“最美中国乡村”……遵循因山、因水、因林、因文化而制宜的原则,琼中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居风格、生态特色等资源,构筑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同时,串联起黎苗风情、农事体验、红色印记等10条“奔格内”精品旅游线路。

可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农民,如何能端好这碗“旅游饭”?“政府帮忙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编制设计好旅游线路与发展规划,我们根本不必操心其他事,只需要接待好游客就行。”和平镇堑对村村民胡开君介绍,自从村里打出“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这一广告语后,一到周末城里的游客都会赶着趟儿过来。

据琼中副县长潘泳介绍,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按照“规划先行、资金联动、突出民俗、产业支撑”的思路,结合县域农村产业结构、资源特色和客源承载等客观条件,科学编制了“1+12”全域旅游系列文件,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撑,也让“东西南北中”五大乡村旅游片区、八大景区和10条“奔格内”精品旅游线路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

创新模式增强乡村旅游“自我造血”功能

通过政府总体把控、企业日常运维、合作社组织实施、农户出工出力的方式,农户将自家闲置的房屋等资源作为资产入股企业,由企业负责改造成标准化驿站、客栈、民宿、露营地、茶吧,经营收入60%归自己、35%归企业作为旅游管理资金,用来支付保洁、环境养护等费用,5%归村集体——这一多方互利共赢的乡村旅游建设经营管理模式,自2012年在什寒推广落地以来,让全村100多户积攒了“旅游财”。

然而并非每一个村庄都适合这样的发展模式。结合各村不同实际情况,近年来琼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银行支持、镇村创建的方式,推动形成“政府+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品牌+基地”多方共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环境整治+休闲旅游+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融合发展的多样化旅游扶贫模式。

随着气温攀升,位于和平镇合口村的瓦爱鲁生态旅游区迎来众多游客,让脱贫户王敬明变得忙碌起来。“平时在家种地,到了旅游旺季再过来上班,两边都不耽误。”自从政府引入企业打造景区,设置清洁、安保、河道救生等7个就业岗位后,当地很多村民都和王敬明一样,在不失业、不失地、不失居的前提下沾上生态旅游的光。

以企业为主体,立足当地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旅游,让农民在“家门口”务工成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闲置土地。在长征镇什云村,旅游企业出资对农户的土地进行承包或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租金、劳务工资、收益分红“三份收入”,让该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66.8元增长至目前的8328.6元。

因村施策让旅游扶贫的效果最大化,“授”后跟踪则为其提供了持续性的动力。据琼中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选派扶贫工作队和挂职干部,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除了扶持贫困户参与农家乐、民宿客栈、旅游商品开发等新业态,还会聘请旅游、酒店管理等方面专家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乡村旅游“自我造血”功能。

3

产业带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上周末,几位海口游客走进湾岭镇鸭坡村的“瓦屋家”,花近百元买了几瓶凤眼米辣,说是“带回去给家人尝尝”。逛过乡村美景后顺道捎上几样当地的农特产品,对于“瓦屋家”合作社负责人蔡晓玲来说早已见怪不怪。

乡村旅游唤醒了“沉睡”的生态资源,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棋盘中,琼中却并没有就旅游做旅游,而是打破“点性”思维跳出山水,走活了“人”和“产业”两步棋。

以绿橙产业开发和推广为主轴,近年来琼中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推动琼中绿橙、琼中野生蜂蜜、琼中山鸡、琼中灵芝、铁皮石斛等原生态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实现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以什寒为例,该村通过运营“什寒旅游”等公众号平台,仅2016年一年土特产销售额便达60万元,极大增加了农户收入。

物质层面的产业,绝不是“旅游+”的全部。自从吃上“旅游饭”,和平镇堑对村村民陈连凤便拥有了农民、民宿主人、特产卖家、村庄导游及文艺演员等多重身份。“除了接待游客吃住,我们现在还会表演民族歌舞,可受大伙欢迎咯!”到了旅游旺季,附近的景区甚至还会邀请陈连凤和村民们去现场表演,这也让她笑言吃上了“文艺饭”。

真实可触摸的乡村民俗活动体验,为游客创造了“可带走的记忆”,带动了民俗文化和乡村精神的回归,所有的变化汇聚成合力,推动“农文旅”不断融合发展之余,也正推动乡村振兴往前迈进。

(本版撰文/梦瑶伟慧秦海灵陈欢欢)

新闻推荐

茶旅公路:翻山越岭品春茗

白沙黎族自治县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邦线S310省道。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游客在白沙茶香小镇茶园游玩。海南日报记者苏...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旅游+扶贫”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琼中: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