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海南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五指山 文昌 琼海 万宁 东方 洋浦 今日定安 今日屯昌 今日澄迈 今日临高 今日白沙 今日昌江 今日乐东 今日陵水 今日保亭 今日琼中 海南旅游
大琼网 > 海南 > 今日定安 > 正文

张岳崧为官做人求学皆能成榜样

来源:南国都市报 2021-05-09 09:01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张岳崧书法作品。记者 王康景 摄扫码看文学名家写海南日记

□徐则臣

2021年5月7日,星期五

定安海口

上午九点半从文笔峰玉蟾宫出,驱车去龙湖镇高林村,瞻仰海南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张岳崧故居。地图显示此去高林19公里,却感觉车跑了很久,走街过市,穿过了一片又一片野地,每次见到“张岳崧故居”的指示牌都以为下一个弯绕完就到了,没成想一个弯子之后还有一个,层出不穷。路挺好,都是硬化过的水泥路,但就是绕,山林之间的乡村“大道”,像一条缠绕的丝带从天上落到了大地上。我一直等着路转溪头忽现,时间就长得感觉远远超过了19公里。一棵大榕树出现在车前头,如同山西村头都要有的大槐树,我想总算到了。果然,榕树之后是一个古老的村落。

写《北上》时,查阅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十八个地级市的资料,看到一个关于苏州的段子。说,清代苏州人汪琬在京城做官,一日同僚们聚众聊天,各自夸耀自己故乡。比如我是江苏东海人,我就会说,我老家产水晶,质量杠杠的,全世界纯度最高,老人家水晶棺的原料主要就产自东海。反正大家铆着劲儿吹嘘。都说完了,轮到汪琬,汪大人,该您了。汪琬清清嗓子,敝乡苏州,特产绝少。就是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有一样——同志们问,哪一样?汪琬说,状元。大伙儿倒抽一口凉气。按现在时髦的说法,这叫“凡尔赛”。汪大人到底有学问,几百年前就把这种文学手法玩得很溜。汪琬为什么能这么“凡尔赛”一下?有底气啊。底气从何而来?

且看一个数据:自顺治三年开科取士,到光绪31年,也就是1905年,取消科举考试,260年间清代一共产生了114位文状元,苏州籍的就26位,占总数的差不多四分之一。中国之大,能装下多少个苏州?但就这一个苏州,把全国近四分之一的活儿都干了。为什么能?无他,运河穿过苏州,交通发达。要想富,先修路;对文化同样适应。交通便利,天下英才方能进得来,自家的能人也才能出得去。运河就是那个时代的高速公路。

回头说张岳崧。开着车也要弯弯绕绕好久才能进到高林村,出一个探花是多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才见出张岳崧的才华与能耐。探花是什么概念?那一届全国科考的前三名,仅次于状元和榜眼。在海南,放在当时的整个广东,应该也是头一号,相当于现在海南和广东两省的高考状元,还要难很多倍。

史料记载,张岳崧(1773—1842)少小即好读书,7岁识字,不算早,但勤奋,放牛、钓鱼、跟小伙伴做游戏也带着书,逮着空就看。10岁去琼山县求学,年龄最小,学得却最好,先生常褒奖有加,断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15岁应考县试,知县也叹绝,认为是“廊庙器也”。从此文名远播。嘉庆辛酉(1801)科以品优被荐为优贡,入广州越秀书院读书,甲子(1804)科举人,己巳(1809)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这一年他37岁。

张岳崧在老家待的时间不短,最后也在老家去世。高林村有他两处故居,一是出生时的房子,二是为官后荣归故里修建的宅子。典型的当地民居,存下来的房子原样保存至今,屋况尚好。还有一处张氏宗祠,也保留了一些相关的信息。高林村以张氏家族为主,八成人都姓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约1730年),由琼山县灵山镇的张姓迁居过来,据说是块风水宝地,所以几十年后出了探花。

村头的宣传栏里有一幅《高林村灵秀风水地理探原图》,勾勾画画,这里一圈那里一片,勾勒出了一块金龟宝地。旁边的释文中说,此地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呈八龙戏珠之形势、四灵围合之格局,完全符合易经里的“文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依风水学理,属青龙降世地,也称坐身看祖地。要在年轻时候,我肯定会说这是迷信,但现在不敢造次了,不是胆子小了,而是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局限性。很多你所谓的谬误,仅仅是因为你尚未领悟。风水我的确不懂,但我明白环境对人确有影响,山川形胜之地,风雨调和之乡,潜移默化,必定要出非凡的人与事。

还说张岳崧。

就我的认知,他称得上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典范。诗书继世,耕读传家,把儿子也培养成了进士。他本人不仅文名甚巨,还多才多艺,不是那种只会写文章的书呆子。故居中复制了一些他的书画作品,尽管做工比较糙,放大后因像素不济有些迷糊,依然不掩书品与画质的一流。尤其几幅复制的手札,于二王浸淫颇深,兼有米南宫的飘逸与董其昌的清灵,颇见性情。清人编的《国朝画征略》,就将他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局限到海南,又有“海南四绝”之说,张岳崧与丘浚、海瑞、王佐分列“四绝”中的“书绝”、“著绝”、“忠绝”、“诗绝”。

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名利奔驰不丢人,丢人的是最后成了一个腐败分子,忘了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初心。张岳崧一生仕宦辗转,做过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湖北布政使、护理湖北巡抚等职,官职二品大员。这么高级别的官员,别说主动贪,就是一不小心被动地贪一丢丢,那也是个天文数字。但张岳崧“居官勤慎廉明,悉心职事”,两袖清风不算,但凡天灾人祸,还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钱来赈济灾民。

我相信他心里有一个自己的标准,为官的和做人的。别人怎么干管不了,自己的标准得守住。古代文人的理想都挺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施展不了抱负,还可以回来做个干净认真的读书人。但理想都很丰满,现实往往骨感,“达”时尚能挺住,一旦“穷”了,扛不住的居多。1818年,张岳崧任文颖馆纂修时,因编纂《明鉴》按语不和朝廷意旨,被革职南归广州,又回到了年轻时求学的越秀书院,做主讲做得心平气和。也挺好,庙堂上得也下得,书房出得也入得,这让我想起谪居儋州的苏东坡。

故居围墙边,左右分立碑刻,上镌张岳崧撰写的《家训》。凡十训,每训对应一大问题,包括:官箴、民则、劝孝、劝慈、劝友、劝恭、夫道、妇职、择交、集益。如标题所示,训诫简洁坚决,深入浅出,每一条既是对后世的要求,也是张岳崧本人做官、为人、处世的经验与心得。官箴一训上来就说:“读圣贤书,任国家事,一命亦堪济物,大官岂以庇身?”他对子孙的期待,亦完全是宦海生涯的自况,也就是说,他怎么要求后人,就怎么要求自己。

据说张岳崧为官,有三件事最为人称道。一是任湖北治水,即任湖北布政使期间抗洪赈灾,深受百姓拥戴。二是编纂道光《琼州府志》,共45卷77万字,有史以来至道光二十年(1840)古代海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人物、风俗等各个领域都被网罗入志,张岳崧“采访必确,抉择必精,删其丛杂舛谬,阅岁而成书”。第三个就是协助林则徐禁烟。当时朝廷对待禁烟问题分“严禁”和“弛禁”两派,张岳崧坚决站在“严禁派”一边,年近70还奔走于海南各县,督查收缴鸦片,以致积劳成疾。“严禁”在当时是很要冒一些风险的,但张岳崧不惧,也正践行了他的“官箴”之训:任国家事,但能济物,不求庇身。

再仔细的参观都是走马观花,既看进眼里又能走入心中的,更是九牛一毛。如果把人比作书本,那张岳崧肯定是部大书,我也就现场匆匆翻了几页,必定不得要领。但就凭这顾此失彼、断章取义的领悟,我差不多也能想象出一个心仪的古代文人形象:有才华、能持守;出得去世界,回得了故乡;要风骨有风骨,要情怀有情怀;必要处可杀伐决断,关键时又能望峰息心。好。

PS一下:意外发现,张岳崧跟运河竟然也有关联。1833年,他升任大理寺少卿,农历五月,经运河北上赴任,写下《运河北行记》一卷。

下午去海口。

新闻推荐

3年10次买材料拖欠货款 定安一男子被判还钱,律师提醒交易尽量有书面合同

做买卖讲究诚信,可定安这名男子着实让卖家对他失去了信任。定安男子叶某从事不锈钢加工及安装工作,于2015年至2018年间...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张岳崧为官做人求学皆能成榜样)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