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今日儋州
大琼网 > 海南 > 儋州 > 今日儋州 > 正文

历史治水名人那些事

来源:海南日报 2020-01-13 08:33   http://www.zgzxcmw.com/
SSI ļʱ

大禹雕像。汉代水利家马臻雕像。西湖苏堤。文\本刊特约撰稿刘亭亭

由古至今,水利都是农耕经济的命脉,大到黄河改道淹没千年古城,小至水旱灾害粮食歉收,无不关乎国计民生。日前,水利部官网公布首批12位“历史治水名人”,这当中大禹、李冰、王景、潘季驯、郭守敬、西门豹是历史课本中耳熟能详的治水人物;孙叔敖、林则徐政名显赫,苏轼是文坛翘楚,也都是知名人士;但作为专业治水达人,马臻、姜师度、李仪祉三位则声名不显,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认知范畴。

治水安邦的大贤:孙叔敖

荀子说:“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说孙叔敖是楚国期思地的乡野之人。孙叔敖年幼时丧父,他的母亲见载于刘向的《烈女传·孙叔敖母》,里面讲到孙叔敖年少时曾在野外游玩,看到双头蛇出没,他将蛇杀死并埋掉。当时的双头蛇被认为是灾祸之物,遇到便会遭遇不幸。回家后孙叔敖将此事告知母亲,说自己快要死了,母亲问他双头蛇现在何处,他说为避免双头蛇被别人遇到已经杀死埋掉。孙叔敖的母亲倒是见识非凡,告诉他“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说上天公正无私只会庇佑品德高尚的人,你一心求善,他日在楚国必有一番作为。

孙叔敖年轻时便成为治水颇有政绩的地方官员。楚国地处东南,为水乡泽国,水灾极为频繁。孙叔敖在期思陂(今河南省固始县)为官时,发动当地百姓,利用山区下来的水流,在泉河、石槽河修建水陂塘,用类似长藤结瓜的样子分流河水,既疏导激流防止水涝,又有陂塘积水灌溉农田,使“山溆之湍波”成为“沃壤之美泽”。

《淮南子·人间训》说:“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应母亲所言,孙叔敖后来果真官拜令尹(楚国执政官,相当于宰相),有了前面的治水经验,孙叔敖又主持兴办了中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que)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芍陂因芍亭得名,靠近楚国北部,这里是东抗吴越,北拒中原强国的战略要地。芍陂修建后“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为后来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东汉年间,王景任庐江太守,还修复过当时近乎荒废的芍陂,不多时周边又再次富饶丰足,芍陂的治水功用可见一斑。

“跨界”治水达人:苏轼、林则徐

说苏轼、林则徐是跨界的治水名人,实际上是我们的误读。古代的地方官员写得了诗歌,抓得了盗匪,守得了城池,自然也修得了堤坝。

说苏轼跨界,因其文名太盛,在热播剧《庆余年》中,男主角范闲随口吟诵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诗词都是苏轼的名作。苏轼的人生也有诸多传奇,“乌台诗案”后他被一贬再贬,直至远谪海南,因教化之功,儋州至今有东坡书院为其扬名。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吃货”,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与其相关的东坡肉、东坡肘子和东坡豆腐等更是为民间乐道。

苏轼治水实践众多,以在徐州和杭州为官时最具代表。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澶州曹村附近决口,洪水包围了徐州城,苏轼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与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下徐州城。据说百姓感其恩德,担酒携肉向其致谢,苏轼推辞不掉,做成红烧肉回赠给城中百姓,这便是徐州名菜“回赠肉”的由来,东坡肉据说也来源于此。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东坡知任杭州时,西湖淤积严重,草漫湖面,苏轼带领军民疏浚西湖,用淤泥葑草筑起一道堤岸,其上又修石桥六座,一改往昔“芜漫平湖、凋疏丰岁”的情景,民谣有赞曰“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到南宋时,此处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唤作“苏堤春晓”。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以虎门销烟为后人称颂,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其治水之功却少有人提起。他在畿辅任职期间,总结直隶地区多年的治水实践,写出《北直水利书》。治理黄河期间,曾在寒风中步行数百里,对几千个备用的治水梁秸进行检查,并记录沿河的地势,水流情况。

后因禁烟和抗英,林则徐被诬陷谪戍伊犁。他结合新疆干旱少雨和出产棉花的情况,推广可以将浅层地下水自然引出地面的坎儿井和纺车,被当地百姓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前半生以虎门销烟名动华夏,后半生以治水之功裨益西北。一生的戎马倥偬、为民谋利,林则徐倒是践行了他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鲜为人知的水利专家:马臻、姜师度、李仪祉

相比于疏浚九州的大禹、修筑都江堰的李冰、守护黄河八百年安澜的王景、治漳河沉巫婆的西门豹等治水名人,身为专业治水专家的马臻、姜师度、李仪祉的名字想必很少有人知道。

马臻是汉代的治水能臣,汉顺帝时任会稽太守,当时郡治内山阴县(现浙江绍兴)水涝为患,干旱时又盛行以巫术求雨,农桑不保,百姓时常流离失所。马臻经实地勘察后,制订出将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整合为湖的规划,发动民众于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修筑了鉴湖,并修东、西两条湖堤,此后八百余载,鉴湖附近再无凶年。不过鉴湖的修建,损害了一些奸吏、豪绅的利益,他们罗织罪名,诬告马臻的鉴湖工程耗费钱财,淹没了良田坟墓。马臻被押洛阳,“遂被刑于市”,越地百姓感其恩德,不远千里将其遗骸寻回,葬在鉴湖之阳,设祠以祭,历代皆有修葺。值得一提的是,革命先烈秋瑾便因家住鉴湖附近,取别名曰“鉴湖女侠”。

《旧唐书》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唐玄宗年间太史令傅孝忠喜好观测星象,姜师度则醉心于修水利搞发明。唐朝初年契丹和奚族虽已归顺,但玄宗年间其骑兵仍有侵扰之举,为加强防御,姜师度在渔阳(现北京密云区)以北“涨水为沟”,以水利阻挡了契丹、奚人的侵扰。在出任陕州(现河南三门峡峡州区)刺史时,原来的地方官都是派民夫用小车将太原仓的稻米运到江边装船,姜师度则利用粮仓和河岸之间的地势落差,修建了一条坡道,将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省时省力,成为一时美谈。此外他还陆续修建了平虏渠、敷水渠、利俗渠、罗文渠,引洛水和黄河水灌通灵陂,确实是为官一处,治水一方。

最后一位李仪祉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水利大师,他出生于渭北高原,先秦时期的郑国、白公都曾在此处治水。年轻时李仪祉在德国留学并游历西方各国,对它们发达的水利事业有着清楚的认识。1922年,李仪祉就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提出建设“关中八惠”工程计划,但因经费不足,数年未能实施。后关中大旱,极需水利建设,在华侨和主政陕西的杨虎城将军帮助下,由李仪祉主持的泾惠渠工程得以顺利完工,灌溉良田60余万亩,实为中国近代化水利工程之典范。

除却陕西地区的凿泾引渭,李仪祉还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于今日来说仍具有现实意义。此外,李仪祉情系教育,在多所学校执教水利,为国家培养大批水利人才。遗憾的是,不及花甲李先生就已过世,于右任先生为其书写挽联为:“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水利建设一直伴随历史的脚步向前推进,中间涌现的治水能人何止千百,这些为民谋利的人应该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的脊梁”。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女子带100个摔炮上高铁 放口袋想蒙混过关被查

□记者沈丽焕通讯员李博本报讯1月5日18时许,白马井高铁站执勤民警在安检口执勤时,查获一名女子携带100个摔炮,准备乘车...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猜你喜欢
评论(历史治水名人那些事)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